同步测试

字号: 默认

考试说明:测试时间限制仅针对A卷

A卷

开始测试
剩余时间

20分

一、选择题

1、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百团大战

2、下列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其中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

3、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出版新式教科书而享誉近代。1933年该馆出版了新的历史教科书,书名冠以“复兴”二字,寓意相当深刻。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4、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到:“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雪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载硝烟宪政残,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应是( )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5、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 )

A.变法维新

B.反蒋抗日

C.团结抗日

D.和平建国

6、下边两则材料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7、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 。”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开始

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8、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为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士气,如果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一下最适合的歌词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C.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9、“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10、“查屠杀最惨厉之时间,厥为26年12月12日至同月21日,亦即在谷寿夫部队驻京之期间内。”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平津战役

   1931年9月18日,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中国开始局部抗战;故A项正确;华北事变与沈阳无关,故B项错误;卢沟桥事变主要在北京,故C项错误;百团大战是共产党敌后抗战的一场战役,故D项错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旨在大规模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但东北人民和东北军未撤走的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故本题答案为B。

   1931年9月18日爆发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故要用“复兴”二字。

   依据题干中“古都兵变”、“国共缓攻矛与盾”、“何时两岸结新欢”等信息可知,这一兵变使得国共之间的矛盾得到暂时化解,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这一兵变指的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即为“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答案为B。

   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扣留蒋介石的兵谏,目的就是为了“逼蒋抗日”,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因此,答案为C。

   根据所学知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故中共号召共同抗战。蒋介石在庐山也发表讲话号召抗战。

   题干中有提示词:“卢沟桥”、“1937年”。联系所学知识,1937年日军进攻卢沟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故此题选择答案A。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944年左右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阶段。因此,答案为A。

   “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的是北伐战争;“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因此,答案为B。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因此,答案为B。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2月12日至同月21日”可知这一事件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在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因此,答案为C。

B卷

二、综合题

11、中日是当今世界两个大国,近代日本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回顾两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近代日本发动的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的名称是什么?这次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2)密电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它是指哪一事件?密电反映了蒋介石怎样的态度?导致了什么后果?

展开答案

12、历史老师用时间轴(图五)把中国近代史上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排列在一起,进行专题复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成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朝统治和结束封建帝制都体现了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但它也是失败的。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2)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什么人的利益?

  (3)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共屠杀南京军民达多少人以上?为了不让这一历史悲剧重演,你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展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