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试

字号: 默认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线字注音

(    )   狼(    )     帖(    )

tuí唐(    )   琐xiè(    )     晶(    )

踌躇(    )   pán shān(    )

展开答案

xiè  藉  tuǒ  颓  屑  yíng  chóuchú 蹒跚

2、解释加线字的意思

(1)不能自(    )     (2)情于中(    )

(3)触目伤怀(    )     (4)举(    )

展开答案

(1)控制  (2)聚积 (3)心  (4)筷子

3、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所以第二、三自然段可以删去。

D.《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4—7题。

  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之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4、根据父亲感情的变化,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用“||”在文段中划出。

展开答案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  

5、父亲信中的话,照应了文段中“______”这一句。

展开答案

哪知老境如此颓唐。 

6、“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一句中所写的是作者第三次流泪,这是因为____________;这一句所写的背影是______ (实写  虚写   既是实写又是虚写     既不是实写又不是虚写)。

展开答案

看了父亲的信后又勾起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虚写

点拨:读了父亲的信,父亲的音容笑貌又浮现眼前,所以应该是虚写。  

7、这一段对背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答案

是对背影描写的深化,一方面起到了照应开头的作用,另一方面继续加深背影的形象。

点拨:应该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 

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的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这时,我总是似懂非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

  不久,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管自己念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太寒伧,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却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但父亲执意要为我买。接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鞋柜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并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子念书!”

  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

  ——父亲,走好!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8、文中写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这里的“风风雨雨”能不能改成“风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答案

不能。“风雨”指自然现象,词重叠后的“风风雨雨”指生活道路的艰辛与坎坷。 

9、文中写父亲“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其中“折了几折”这个细节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答案

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细心的关切(父亲怕钱放不妥贴,怕“我”丢失)

10、文中写“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好像很轻松”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答案

说明父亲对孩子尽了责,看到了希望,又是为了不让孩子担心。

11、文中写“(父亲)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这里的“吃力”说明的是下项中的哪一项?( )

A.我太累了。          B.我不愿父亲离开我。

C.我内心的难受和激动。     D.我急着上学。

 

12、本文题目是“父亲的期望”,但文中大多用“希望”:“他仅有的希望”,“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希望我能胜过他”,“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等等。试说说“期望”与“希望”的异同及其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答案

“希望”与“期望”都指人的某种愿望。“希望”指对某种目的的向往,或指理想所寄托的对象。“期望”指预期要达到的目的。文中“父亲”想儿子成才是一个不断“希望”的过程,而题目所说的“期望”是“父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