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字号: 默认

主讲:黄君

列子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文章分析

  

问题分析

  1、文章开头交代两山的面积、地理位置,有何作用?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移山的目标是什么?移山决定采用什么方法?移山有何行动?

  3、面对智叟的质疑,愚公的态度如何,其理由是什么?

  4、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都有过质疑。两人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5、对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应如何理解?

  6、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7、刻画愚公这一主要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什么手法?

 

  愚公的形象:愚公在九十高龄的情况下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并非出于一时感情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要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有这样的抱负,他才能不顾年迈力衰,不顾劳动的艰辛,毅然担负起这一伟大事业。二是他对移山的坚强信心来自他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可以看出,他懂得人力是无穷的,移山的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代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他这种观点就比自作聪明的智叟要高明得多。简而言之:愚公有远大的理想、目光长远、不惧困难、意志坚强、敢于斗争。

 

  智叟的形象: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简而言之:智叟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这种人自以为是,其实不过是卖弄小聪明罢了。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