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默认 大 中 小
主讲:李红梅
一、导入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案。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这两篇短文分别作了回答?
二、整体把握
(一)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恐龙无处不在》一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本文所要说明的中心——“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第二部分(第2~14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一层(第2~5段):由詹姆斯罗斯在南极附近发现了鸟殿目恐龙的例子,提出问题——恐龙是如何到它无法生存的南极大陆的?
第二层(第6~12段):由“板块构造”理论具体推说恐龙是因大陆漂移而被带到南极大陆的。
第三层(第13~14段):说明恐龙是被埋藏在数英里厚的冰层下,只是我们难以找到而已。
第三部分(第15段):用“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来回应首段所要说明的中心问题。
《被压扁的沙子》一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4段):由恐龙灭绝的现象提出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第二部分(第5~17段):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思考,说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第一层(第5~6段):说明科学家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的原因。
第二层(第7~10段):说明“斯石英”在实验室的被发现及其性质。
第三层(第11~17段):说明自然界“斯石英”的存在,它形成的原因是撞击的巨大压力而不是火山活动。从而得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的结论。
二、深入分析问题
1、《恐龙无处不在》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如何得出结论的?
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 个大陆上去的呢?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 而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裂成四部分一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所以“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南极洲化石的发现,说明了大陆在漂移。多少年来,地壳一直在进行着缓慢而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3、对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各执一词,主要有哪些观点?研究这个问题有无价值?
科学家们的观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撞击说”,一是“火山说”。
科学家们争论不休,但仍要研究它,是因为我们将来或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所产生的影响,以便将来遇到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4、“斯石英”是什么东西?它又怎么会变成普通沙子?
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的状态,它的原子相距很近,变得极为致密,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就是“斯石英”。
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斯石英的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慢,但如果是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会变成为普通沙子。这说明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可以让斯石英恢复为普通沙子。
5、作者怎样利用斯石英来说明恐龙的灭绝原因是撞击而不是火山活动的?
在自然界中,斯石英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那么,斯石英应出现在压力极高地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若火山活动,它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斯石英在高温状态下会转化为普通的沙子。在火山活动地区不存在斯石英,有斯石英的地方不会发生火山活动。
然而科学家们在一些地方发现了斯石英,研究其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这恰是恐龙灭绝的年代。这说明在6500万年以前地球曾受到一次巨大撞击,恐龙的灭绝恰是因为这次撞击。
6、作者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在6500万年前,一个外星球对地球的巨大撞击。
7、通读课文,说说两篇短文各自的说明中心、说明角度及主要说明方法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