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默认 大 中 小
主讲:郭珊
一、简介作者及《沙乡年鉴》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的伦理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代表作是《沙乡年鉴》,是一本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的书,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对美国的环保影响很大。最近30年,在美国,从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的角度上说,有一本书显然是首当其冲的,因为它表达了一种几乎是不朽的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一本薄薄的在1949年出版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书架上与19世纪最著名的美国自然主义著作的经典作品——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整体把握
(一)探究知识性
大雁有哪些什么习性?
1、3月到来
2、11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响
3、3月份的大雁触水就叫
4、飞行路线
5、吃食玉米粒
6、雁群6只,6的倍数
7、4月份的大雁经常地闹
(二)、品位形象性
找出作者对大雁活动进行描绘的语句,体会写法及作用。
(1)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例如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②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请。
③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者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2)多出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大雁的特征。
例如①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②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三)感受抒情性
浓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一大特色。课文中也介绍了大雁的相关知识,如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但是很明显,文章的侧重点不在介绍知识而在抒发情怀。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感情。
①对大雁的报春感到欣喜,把春雁的数目看作农场春天富足的标准。
②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的钦敬。
③喜欢倾听大雁集会时的各种鸣叫,认为那是她它们乐此不疲的辩论。
④对孤单的大雁感到哀怜,表示对枪杀者的反感和痛恨。
⑤赞叹大雁具有人类所不及的联合观念。
以上各个方面都表现了作者的爱鸟之心,“爱”字贯穿全文。
(四)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
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 然的诗意。
(五)本文主旨
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保护动物、热爱自然。
三、板书设计
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大雁:
1、3月到来
2、11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响
3、3月份的大雁触水就叫
4、飞行路线
5、吃食玉米粒
6、雁群6只,6的倍数
7、4月份的大雁经常地闹
人失去的东西:善良、友情、亲情、联合的观念、大自然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