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默认 大 中 小
现代文阅读
人生的春
有一种春, 是无法守候的, 这就是人生的春。人生的春往往与年龄没有关系, 却只是一种苏醒。这样的苏醒, 就如偏僻山村篱笆上的野玫瑰, 花朵开得烂漫, 给人的意象却是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
不要以为意象中的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容易得到。不是的。能够形成这种意象, 要木篱笆, 要野玫瑰, 要好阳光, 要一道碎石小路, 从篱笆下面蜿蜒伸出, 远远地、远远地深入到了起伏的山坡, 要山坡上有茂密的针叶林, 要林子里淡淡地散发着松香。
说的是人呢, 说的是人生的春呢。这样的比喻也就是说: 人生的春, 天衣无缝, 浑然大气, 是先天的天地精华与后天的着意磨砺融会贯通的。
用一种更加日常的话来说, 人生的春便是一种懂事。有一句成语, 叫做“少不更事”,可见懂事需要经历, 经历需要时间, 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 这就是熬了。这个“熬”的意思就是煎熬。于是, 可以说, 人生的春是煎熬出来的。
像我这样, 写作半辈子, 也算受了不短的煎熬, 且不谈自己的写作, 单说艺术鉴赏方面, 在十余年前, 我就觉得自己也算是知春了。不少艺术家和评论家都在玩可爱, 装童稚气, 于大庭广众之下玩虚假的游戏, 以此获得名利。于此, 我会马上露出不屑甚至公开厌恶。我要求文如其人, 要求格物致知, 要求道德文章真而不伪, 要求艺术家将他获得的核心理念完全融化在作品的血肉之中。也就是十余年前, 我的态度是坚决的激烈的, 我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大约是在五年前, 我的坚信开始动摇。我开始强烈地怀疑自己。后来我想明白了, 便知道自己最多也就只有一部分的知春。
还是要把知春放在人的范畴来检验, 哪怕仅仅是鉴赏艺术作品。我可以拥有自己的鉴赏经验和艺术标准, 但我却不可拿自己的经验与标准当作正确本身, 当作美德乃至真理本身。事实上, 偏偏我们太容易把自己当作正确本身, 当作美德乃至真理本身, 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嫉恶如仇。
原来我要说的, 还就是我自己, 是我自己的渴望知春。
那一天下午, 我在菜地里干农活。当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时候, 我依靠在篱笆上休息, 目光散漫地随着炊烟望到了灰蓝色的天空。武汉深秋与初冬的晴空是这样的好, 颜色是很贵族气的灰蓝, 温润又傲慢, 空间却有着童话一般的神秘高远和无尽辽阔。 有说不出的洗炼与明亮。好东西往往就是有气魄, 就是要这样打动人心。我心一动, 便有了心得: 世界上最重要的还是人! 我得先于一切地承认: 人的观念、喜好、志趣与理想都是没有通约性的!
比如我不看电视, 可我不能否定电视, 因为我的父母就看;我受不了商家大放流行歌曲, 可许多顾客就是被这“热闹”吸引过来的。这就是说, 观念的不同并非恶, 价值的不同也并非恶, 个人本性的不同更不是恶。因此, 我何以动辄“嫉恶如仇”呢?
别的艺术家追求什么理想或者什么名利, 其作品使用什么形式, 在这这里, 可以不喜欢, 可以进行学术品评, 也可以置之不理调头走开, 但是, 我应该怀有善意的尊重。不是说一定要尊重我不喜欢的作品, 而是尊重人, 尊重人的选择的权利。我以为, 这才是真正的知春了。那一种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里, 大概就是要修养出一种善意的豁达与宽容来吧。修养善意的豁达与宽容,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 以我愚钝的资质, 悟也用了十余年, 想要修养成为人生的态度, 还不知道需要经历多少年的煎熬了。
原来, 人生的春是这样的难得啊。
(池莉《熬至滴水成珠》, 有删改)
13、作者认为人生的春是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对人生的春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 根据你的理解, 填写下表。(3分)
15、文中两次出现“嫉恶如仇”, 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 结合上下文, 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二段作者列举了大量的物象(见画线部分), 其用意是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两句话中的“熬”字用得好, 好在哪里? (4分)
(1)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 这就是熬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散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人生的春是一种苏醒,/是一种懂事,/是一种善意的尊重,/是一种善意的豁达与宽容。
14、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怀有善意的尊重 一部分知春
15、前者写出了坚信自己是正确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很容易把不同于自己的观念、喜好、志趣、理想、价值、本性等当作敌人一样来痛恨的情感。后者则是作者对自己先前那种“疾恶如仇”的行为的否定,表达了自责和悔悟的情感。
16、①说明“形成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的意象”必须由大量的物象组成,②形象地写出了人生的春,是天衣无缝,浑然大气,是先天的天地精华与后天的着意磨砺融会贯通的特点。
17、(1)“熬”是煎熬(磨练、磨砺)的意思。准确地写出了要知人生之春,需要经历,需要时间。(2)“熬”是忍受、挨过的意思。准确地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