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试

字号: 默认

考试说明:测试时间限制仅针对A卷

A卷

开始测试
剩余时间

12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美(pì)   孜不倦(zī) 萦绕  重震旗鼓

   B.峻(chán)  人迹至(hǎn) 挑衅  拾级而上

   C.今(qì)   纷至来(tà) 狼藉  辨伪去妄

   D.沟(hè)   络不绝(yì) 徜徉  歇斯底里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风云变幻 瞬息万变 翡翠

   B.名付其实 合颜悦色 陡俏 喧哗

   C.安营扎寨 历历在目 庭台楼阁 浮燥

   D.目炫神迷 五彩班斓 擦试 矗立

3、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毒奶粉、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B.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大家七嘴八舌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在抗战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D.2015年5月27日,是复旦大学建校110周年纪念日,海内外众多复旦学子重回母校,追忆青春岁月,共享天伦之乐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加强食品监管,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得到提高。

   B.在遭受强烈地震后,阿富汗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开展。

   C.在今年的女排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十胜一负的战绩。荣获冠军。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5、下面句子使用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为响应我市“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我校在全校学生中举行了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C.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应该考虑怎样才能让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讨论,怎样才能使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更有效?

   D.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2分)

  ①但是这些优秀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秀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②⑤①③④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④①③

B卷

二、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莲池老人

  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坍塌的山门殿宇间,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云团似的墨绿,气象苍古如古老的诗歌。寺院西南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

  “喂——不要上去,危险——”

  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

  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

  “老人家,辛苦了。”

  “不辛苦,天天歇着。”

  “今年高寿了?”

  “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谈得很投机。

  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

  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道理,很有趣味。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

  “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

  “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

  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

  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

  “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究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钟楼呢?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

  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写“杨莲池之墓”。字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二点儿,给他烧化了……

  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上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传出了欢笑声。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下,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

  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我在你的坟上,已烧过纸钱了!”

  “哎呀,白让你破费了!”

  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

  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

  “喂——不要上去,危险——”。

  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

  “你的‘坟头’呢?”

  “平了。”

  “怎么又平了?”

  “那也是个挂碍。”

  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1、小说以寺院的环境描写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按要求简要分析。

  ①交代________,引起下文;②渲染环境的________,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一个诗意的氛围;③衬托________,暗示出莲池老人的独特个性。

2、看钟楼的老人先给自己“立坟头”,后又“平坟头”,小说写这两个情节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①立坟头:________

  ②平坟头:________

3、从全文看,看钟楼老人的“功夫”应该怎样理解?请从两个层面简要回答。

4、小说中看钟楼的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下列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注工作,尽职尽责

  B.生活勤俭,知足常乐

  C.不问世事.随遇而安

  D.幽默达观,淡泊悠闲

5、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那里有一座寺院,坍塌的山门殿宇间,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顸上蟠着几枝云团似的墨绿,气象苍古如古老的诗歌。

  仿句:________________

展开答案

1、①故事发生的地点 ②清静美丽 ③人物形象

2、①立坟头:看淡生死,但尚有一丝牵挂。②平坟头:超脱生死,毫无挂碍,更加专注地工作。

3、①老人不同于一般人的视力与听觉。②老人对工作的执着专注,尽职尽责。

4、C

5、例句:那里有一所中学,宽阔的校园操场上,矗立着几尊石雕,几棵黄桷树,树头上顶着青云似的墨绿,色彩浓烈如精美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