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二)

一、知识结构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一)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主要气候特征之二。

  季风区:我国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

  非季风区:我国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或影响不到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2、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比较

季风名称

发源地

风向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性质

冬季风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偏北(西北、东北)

从陆地吹向海洋

寒冷干燥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

偏南(东南、西南)

从海洋吹向陆地

温暖湿润

3、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经过广阔洋面的夏季风,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雨水。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沛,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影响,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比较干旱。

  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在110°E以东的我国东部地区,从4月到6月上旬,主要雨带摆动在南岭山脉和南岭以南地区。这个时期就称为“江南雨 季”。6月中下旬,主要雨带北移到29°N—33°N范围内(即西自我国宜昌,东经长江口,然后越海到日本这一带),稳定少动。这时南岭以南地区已处在雨 带之外,阴雨天气结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告别了风和日丽的初夏,迎来了阴雨绵绵的季节,大雨、暴雨时而出现,一直维持到7月上旬,这就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 梅雨季节。7月中旬开始,雨带再次北移,到了33°N以北地区。先后在黄河、淮河流域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停滞、徘徊,造成一次又一次强降雨过程,分别称为 “黄淮雨季”、“华北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骄阳高挂,进入了炎热的盛夏季节。这种天气一直要维持到8月下旬,9月份雨带才随着冷空气的逐渐 活跃而快速南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使雨带一直退到华南沿海地区。

  夏季风与雨带的进退“失常”,往往会造成洪涝灾害。如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会出现“北涝南旱”。

  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4、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

阅读:

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

  季风气候显著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 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线,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但夏季降水多,易发生洪涝,而其他季节降水少,易造成 干旱。在冬、夏季风强弱反常时,会导致降水和热量条件的不稳定,从而带来旱涝灾害和夏季低温、冬春季寒潮,常使工农业生产乃至人们的生活遭受损害。

5、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由于中国面积广大,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陆,因而气候也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与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气温明显偏低,夏季气温明显偏高。

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同纬度冬季最冷的国家

  与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中国与欧洲西部同家的1月平均气温相比较,中国东北地区偏低15~20℃,华北地区偏低10~15℃。

活动:

  ①读图2-31,将图中括号内的内容填写完整。

  ②比较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非洲、西亚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议一议中国季风气候的主要优缺点。

  ③你的家乡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如果位于季风区,举例说明季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如果位于非季风区,谈一谈家乡的气候特征。

答案提示:

  ①自上而下依次为: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 

  ②本题答案开放,言之有理即可。例如,优点: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缺点:夏季风的不稳定,易出现旱涝灾害等。 

  ③要求从季风气候的特点入手,来谈季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建议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活动的要求,旨在培养同学们收集地理信息和分析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该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二)多特殊天气及气象灾害

1、寒潮

  寒潮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24小时内气温下 降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则可视为寒潮发生。寒潮南下会带来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入侵南方的强寒潮,常常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甚至冻死体弱的牲畜。

2、梅雨

  夏初,江淮地区常常阴雨绵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由于下雨时间长,空气湿度大,致使百物生霉,因而又被称为“霉雨”。其天气特征是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阴云笼罩,出现绵绵阴雨或者阵性降雨。

  若梅雨适时适量,对水稻生长非常有利。若梅雨来得过早或者过迟,雨期过短或者过长,雨量过少或者过多,会造成旱涝灾害,影响夏种和春播作物的生长。

3、台风

  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气象学界规定,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平均风力小于8级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 暴,10~11级(风速为26~32.6米/秒)为强热带风暴,≥12级为台风。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 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台风过境时,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4、沙尘暴

  沙尘暴是指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到1千米以下的现象。沙尘暴发生时,天空呈土黄色,有时甚至呈红褐色。由于中国北方和西北植被比较稀少,沙质土壤较多,大风天气频繁,在气候比较干旱的春季,很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天气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它使土壤变得贫瘠,农作物及各种设施遭到掩埋和损害,污染环境,对人、动植物造成危害。

活动:

  中国气象灾害类型众多,影响各地区的气象灾害类型和强度各不相同。读图2-36至2-39,完成下列任务。

  ①在上面四幅图中,标注出你家乡的大概位置。

  ②根据图中信息,说一说你家乡所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危害。

  ③以某种气象灾害为例,谈一谈你家乡所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建议同学们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活动的要求。能说出家乡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名称、危害和应对办法;也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通过该活动,希望同学们明白自己可能面对的气象灾害,形成必要的防灾减灾意识。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