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检测

 

一、选择题

1.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2005年5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云南省得宏州某村庄有11户人家因吸毒而灭户。清朝后期,林则徐因禁烟而名垂千古.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缉拿烟贩,销毁鸦片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    ④其禁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在清末,有个人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

A.虎门销烟后             B.《南京条约》签订后

C. 清政府被推翻后          D. 新中国成立后

4.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 “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5.中国近代史上割让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正确的应是( )

A.中俄《北京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 中俄《瑷珲条约》         D. 《辛丑条约》

6.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但在19世纪60至70年代,侵略新疆的两个国家是( )

A.美、英               B.英、俄

C.英、法               D.俄、法

7.1884年,清政府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在新疆设立了( )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新疆行省              D.伊犁将军

8.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 春愁 : “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写于(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9、一个外国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工厂,你认为最早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后

10.如果让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行舞会

C.驻扎外国军队           D.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11.以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使中国富强起来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为中国近代企业培养了技术人才

12.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成立强学会

C. 成立保国会            D.《中外纪闻》的发行

13。维新变法时期,某人要了解外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维新思想,你可以向他推荐的报纸有( )

①《民报》  ② 《中外纪闻》  ③ 《时务报》  ④ 《万国公报》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4.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3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

A.1934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39年

15.今年(2006年)是辛亥革命95周年,小红想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先爆发的地方,他应该到( )

A.上海               B.广州

C.武昌               D.海南

16、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1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系列记录片《幼童》,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詹天佑等第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他们出洋留学是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8、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这句话的人的主要成就是( )

A.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B.提出地质办学的理论和方法

C.建成了钱塘江大桥

D.修建了京张铁路

19、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

A.看电影           B.穿西装

C.男子留长辫         D.拍照片

20、文艺能反映时代的特征。下列文艺作品属于抗战时期,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优秀文艺作品有( )

①《屈原》       ②《狂人日记》    ③《小二黑结婚》

④《黄河大合唱》    ⑤《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②③

[提示]

二、识图题

21.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人物是谁?

(2)他是为什么运动而牺牲的?

(3)这场运动的结果如何?

(4)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解析]

三、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日(6月5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俄倾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

——摘自《上海交行1919年6月5日、10日电函》

  材料二:曹、陆、章已令准免职,津埠本日开市,北京学界刻已筹议上课……沪市各界希悉力劝解。

——摘自《内务部1919年6月11日致沪市务界电》

  回答:

  ①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发生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

  ②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了该运动的发展到了哪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新特点是什么?

  ③材料二中的“曹、章、陆已令准免职”说明了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请回答:

  ①材料一是哪一年签定的哪个不平等条约内容?

  ②材料二是哪一年签定的哪个不平等条约内容?

  ③对比材料中开辟的通商口岸条款,看看列强在侵略中国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析]

四.简答

24、2005年既是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战败11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哪一条款对中国社会生产造成的危害最大?为什么?

  举例说明由于《马关条约》签订而加剧的民族危机催生了哪些重大斗争?

  (2)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由局部进攻到全面进攻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

  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点?

  (3)近年以来日本新编的历史教科书对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加以扭曲和篡改,作为当代的中学生,谈谈你对这件事的认识。

[解析]

25、“国共两党恩恩怨怨八十载,两度分手三次握手解恩仇。”这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些列问题:

  (1)国共两党的前两次“握手”分别是怎样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的?

  (2)第一次“分手”后,国共两党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内战。这期间,对两党基本结束内战、初步实现第二次“握手 ”起了关键作用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2008年台湾大选国民党获得胜利马英九当选,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你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为两关系做出哪些努力?

[解析]

- 返回 -

 
1024*768 IE Copyright©WWW.huangga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