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中考解析
课外拓展
 



  

勾股定理


 

一周强化

一、一周知识概述

1、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1)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即勾2+股2=弦2

  (2)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它为我们利用计算的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提供了新的途径.

  (3)勾股定理的证明常用面积法证明,读者可根据下图的几种拼图方式,用面积证明勾股定理.

  (4)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一般非直角三角形就不存在这种关系.勾股定理的作用是: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其中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③用于证明平方关系;④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的线段.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且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这种方法与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是通过代数运算“算”出来的.实际上利用计算证明几何问题在几何里也是很重要的.这里体现了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打破了利用角与角之间的转化计算直角的方法,建立了通过求边与边关系判定直角的新方法.它将数形之间的联系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也有人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为“数形结合的第一定理”!

二、重点、难点、疑点突破

1、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在西方又被称为毕达哥斯定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勾股定理是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定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被人誉为“千古第一定理”.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其中c为斜边)的三边关系,即

  c2=a2+b2

  它的变形为c2-a2=b2或c2-b2=a2

  运用它可以由直角三角形中的两条边长求第三边.

  例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cm,4cm,求第三边长.

  因为该题没有说明哪条边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

  当两直角边分别为3cm,4cm时,由勾股定理有斜边为=5cm;

  当斜边为4cm,一直角边为3cm时,则另一直角边为

  故第三边为5cm或cm.

2、直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1)两锐角互余;

  (2)三边长满足勾股定理;

  (3)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所对的直角边(设此边长为a)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边长的关系为a,,2a;

  (4)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边长为a)三边长的关系为a,a,

  (5)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

3、勾股数组

  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组.

  不难验证(3,4,5),(5,12,13),(7,24,25),(9,40,41),(11,60,61),…均为基本勾股数组.

  显然,若(a,b,c)为基本勾股数组,则(ka,kb,kc)也为勾股数组,其中k为正整数.例如(6,8,10),(9,12,15),(10,24,26),…为勾股数组.

  若能掌握前几个基本勾股数组,会给解题带来方便和快捷.

4、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它把代数的精确描述与几何图形的直观结合起来,从而使几何问题代数化,代数问题几何化,也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数与形的统一.正如华罗庚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

  例如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教材中就是以几何直观形式呈现的,清晰易懂.又由下图,我们不难得出下面的结论:

  对于正数a,b,c,d,如果a+b=c+d,那么,

  

  结合图形,如何证明,同学们不妨一试,亲身体验数形结合的神奇!

三、典型例题剖析

1、运用勾股定理求值

例1、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M是中线,MN⊥AB,垂足为N,试说明:AN2-BN2=AC2

分析:

  线段AN,BN,AC不构成直角三角形,所以不能直接得到,故考虑转化,由于AC2=AM2-CM2,而MC=MB,故只需说明AN2-BN2=AM2-MB2即可.

证明:

  ∵ MN⊥AB,

  ∴AN2+MN2=AM2,BN2+MN2=MB2

  ∴AN2-BN2=AM2-BM2

  又∵AM是中线,

  ∴MB=MC.

  又∵∠C=90°,

  在Rt△AMC中,AM2-MC2=AC2

  ∴AN2-BN2=AM2-MB2=AM2-MC2=AC2

  即AN2-BN2=AC2

小结:

  此题是证明带有平方的等式,主要思路是找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转化,若没有直角三角形,可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来证明.

例2、如图所示,将长方形ABCD沿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到点C′处,BC′交AD于E,AD=8,AB=4,求△BED的面积.

 

分析:

  由于S△BED=DE·AB,所以只要求出DE的长即可,而DE=BE,AE=AD-DE=8-BE.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解:

  ∵AD//BC,∴∠2=∠3,

  ∵△BC′D和△BCD关于直线BD对称.

  ∴∠1=∠2,∴∠1=∠3,∴EB=ED.

  设EB=x,则ED=x,AE=AD-ED=8-x.

  在Rt△ABE中,AB2+AE2=BE2

  ∴42+(8-x)2=x2,∴x=5,∴DE=5,

  ∴S△BED=DE·AB=×5×4=10.

点拨:运用勾股定理计算时,常设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来求解.

2、构造直角三角形解题

例3、如图,已知,∠A=60°,∠B=∠D=90°,AB=2,CD=1.求BC和AD的长.

解:

  如图,延长BC,AD交于E.

  ∵∠B=90°,∠A=60°,

  ∴∠E=30°,∴AE=2AB=4.

  同理CE=2CD=2.

  在Rt△ABE中,BE2=AE2-AB2=16-4=12,

  ∴BE=

  在Rt△CDE中,DE2=CE2-CD2=4-1=3,

  ∴DE=

  ∴BC=BE-CE=-2,AD=AE-DE=4-

点拨:

  灵活根据图形及条件,构造直角三角形(其实也就是补图),创造条件去利用勾股定理解题.

3、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例4、△ABC中,a=m2-n2,b=2mn,c=m2+n2,其中m,n是正整数,且m>n,试判断△ABC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

  本题中已给出三角形的三边长,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只需直接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就可以了,但关键是确定最大边.

解:

  ∵m,n是正整数,且m>n,∴c>b,c>a,

  a2+b2=(m2-n2)+(2mn)2=m4-2m2n2+n4+4m2n2=m4+2m2n2+n4

  又∵c2=(m2+n2)2=m4+2m2n2+n4

  ∴a2+b2=c2,∴△ABC是直角三角形.

小结: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一,利用它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步骤是:

  (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2)计算c2与a2+b2的值;

  (3)比较c2与a2+b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5、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四角为直角、四边相等的四边形),点E为AB中点,点F在AD边上,且求证:EF⊥CE.

分析:要证明EF⊥CE,可证明ΔCEF为直角三角形.

证明:连结FC,设正方形边长为a,则

  

  在Rt△AEF中,

  在Rt△BCE中,

  在Rt△CDF中,

  

  即EF2+EC2=FC2

  ∴△CEF为直角三角形,且CF为斜边.∴EF⊥CE.

点拨:

  这里先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出△CEF各边的边长,然后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断其为直角三角形,这是证明两条直线垂直的又一种方法.

4、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运用

例6、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3,BC=4,CD=12,AD=13,∠B=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

  由AB=3,BC=4,∠B=90°,想到连结AC,Rt△ABC的面积可求,且可由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因此在△ACD中,三边长已知,欲求面积,想到它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因此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判断.

解:

  连结AC,∵∠B=90°,AB=3,BC=4,

  ∴AC2=AB2+BC2=32+42=52,∴AC=5.

  在△ACD中,AC=5,DC=12,AD=13,

  ∴AC2+DC2=52+122=169=132=AD2

  即AC2+DC2=AD2

  ∴△ACD是直角三角形,且∠ACD=90°.

  ∴S四边形ABCD=S△ABC+S△ACD=×AB×BC+×AC×CD

        =×3×4+×5×12=6+30=36.

  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36.

小结:

  本题综合运用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是常用的数学方法.在这里,一方面要熟记常见的勾股数;另一方面,要注意到: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已知或具有某些比例关系,那么就可以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去验证其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