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骆宾王的《咏蝉》一诗,回答下列习题。
(1)“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中所表达的感情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难进”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响易沉”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合而不可分了。
(3)“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句诗人自喻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李商隐的诗歌《蝉》,完成(1)—(3)题。
(1)“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蝉喻_________________;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解说“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解说“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回答下列习题。
(1)“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一联的意蕴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遥隔”两字,不仅表明________,而且表明______________,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___________________,又能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 。
(3)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自己_________________,而且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遥望着“天际”的“归帆”。
(4)本诗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阅读李白的《春思》,完成下列习题。
(1)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秦桑低绿枝”,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一般兴句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_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加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3)“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 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似乎违 背了一般人的心理,请你解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完成习题。
(1)“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四两句突作转折:面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六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道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5)七、八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我们分明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九霄云外。
6、阅读陆游的《书境》,完成(1)—(3)题。
(1)“中原北望气如山”,“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______________。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风”,这十四字中包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一联所表达的感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