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下列加线字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廿二日天稍和(niàn)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qiàn)(huì)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xiá)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pù)(xiā)
C.高柳夹堤(tī) 麦田浅鬣寸许(liě) 罍而歌者(léi)
D.若脱笼之鹄(hú) 红装而蹇者(jiǎn)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jiā)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廿二日天稍和:___ 土膏微润:___ 于时冰皮始解:___
娟然如拭:___ 风力虽尚劲:___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是描写________;“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则是描写_____________。这里作者用的是_________笔法来对景物进行描写的。
5、从文段中分别找出运用了比喻和似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1)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与首段中的“____________”相对照,突出了作者的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1、解释下列词语。
结庐:____ 人境:____ 日夕:____ 相与:____
2、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暗指自己虽然辞官了,但是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突出了西北边疆环境气候的特点。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心中有想法,想说出来,却不知道怎么说。
D.“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交往的喧闹。
3、找出诗中押韵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一种____________的生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诗中找)的真实写照。
5、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却能做到“无车马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狐裘不暖锦衾薄( )( ) 瀚海阑干百丈冰( )
风掣红旗冻不翻( )
2、解释下列词语。
胡天:_____ 铁衣:_____ 瀚海:_____ 阑干:_____
3、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诗(语体),也是送别诗、边塞诗。这首诗以“___________”为中心线索写景抒情的。
4、诗的前半部分是写________,后半部分是写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写景过渡到送别。
6、你是如何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