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考试说明:测试时间限制仅针对A卷

A 卷

开始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而”表示转折意思的一项是( )

A.其余,则熙熙而乐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泉而茗者

D.可计日而待也

2、选出下列“之”字的词性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

A.                 B.

C.                  D.

3、加线字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土膏微润,望空阔

A.男附书至                B.鼓作气

C.长烟空                 D.在洞庭

4、“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中的两个“之”字的正确义项是( )

A.第一个为助词,的;第二个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两个“之”都是助词,的

C.两个“之”都是代词,它。

D.两个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组( )

A.挂juàn)       怒háo

B.广shà)       脉

C.轮台(shù)       布qīn

D.突)        大

6、选出加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茅屋秋风所破(被)            B.布多年冷似铁(被子)

C.大天下寒土(卫护)            D.安得广厦千万间(如何能得到)

7、选出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两句情景交融,不仅描绘的景物优美,而且使人自然地领悟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

B.这两句是纯客观地描绘景物,与诗人的心情没有关系。

C.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避开达官贵人车马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

D.两句诗让我们于宁静优美、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中见到了一位醉心于宁静安适的归隐生活的隐士形象。

B 卷

(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下列加线字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廿二日天稍和(niàn)  如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qiàn)(huì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也(xiá)  凡沙之鸟,浪之鳞()(xiā

C.高柳夹)   麦田浅寸许(liě)  而歌者(léi

D.若脱笼之)  红装而者(jiǎn)   然徒步则汗出背(jiā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廿二日天稍和:___  土膏微润:___   于时冰皮始解:___

娟然如拭:___    风力虽尚:___  然徒步则汗出背: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是描写________;“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则是描写_____________。这里作者用的是_________笔法来对景物进行描写的。

5、从文段中分别找出运用了比喻和似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1)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与首段中的“____________”相对照,突出了作者的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答案]

(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解释下列词语。

  结庐:____  人境:____  日夕:____  相与:____

2、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暗指自己虽然辞官了,但是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突出了西北边疆环境气候的特点。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心中有想法,想说出来,却不知道怎么说。

D.“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交往的喧闹。

3、找出诗中押韵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一种____________的生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诗中找)的真实写照。

5、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却能做到“无车马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狐不暖锦薄( )( )             海阑干百丈冰( )

  风红旗冻不翻( )

2、解释下列词语。

  胡天:_____   铁衣:_____   瀚海:_____   阑干:_____

3、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诗(语体),也是送别诗、边塞诗。这首诗以“___________”为中心线索写景抒情的。

4、诗的前半部分是写________,后半部分是写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写景过渡到送别。

6、你是如何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