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拓展


三峡介绍: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名世。

  长江三峡,无限风光。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这里的群峰,重岩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这里的江水,汹涌奔腾,惊涛裂岸,百折不回;这里的奇石,嶙峋峥嵘,千姿百态,似人若物;这里的溶洞,奇形怪状,空旷深邃,神秘莫测……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则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大成、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三峡是川鄂两省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着汉族和土家族,他们都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习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龙舟赛,是楚乡人民为表达对屈原的崇敬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巴东的背娄世界、土家人的独特婚俗、还有那被称为鱼类之冠神态威武的国宝——中华鲟。

西陵峡

  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长70公里,自宜昌市南津关至宜昌秭归县香溪河,其特点是滩多水急。其中的泄滩、青滩、崆岭滩,为三峡著名的三大险滩。葛洲坝工程蓄水之后,回水百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沉入江底.西陵峡中景观甚多,著名的有黄牛峡、黄陵庙、三峡工程、灯影峡、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屈原祠。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西汉时和亲匈奴的美女王昭君,即诞生在西陵峡中。因此唐代诗人杜甫过西陵峡时,曾有诗云:“若道世无英俊才,此处何来屈原宅?若道巫山女粗丑,此处何有昭君村?”

  “十丈悬流万堆雪”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的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76公里。这里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流急,以险著称。

  “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昔日西陵有三大险滩,青滩、泄滩、崆岭滩发。滩险处,漩洞流急,只有空船才能过去。一首民谣中唱道:“脚踏石头手扒沙,当牛做马把船拉,一步一鞭一把泪,恨得要把天地咂。”解放后,航道上的险滩经过整治,如今航船已日夜畅通无阻了。

  峡内从西向东依次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黄牛峡等。灯影峡一带,不仅有掩映的飞瀑,还有奇特的石灰岩洞,神奇的传说故事,为西陵陕增添了奇妙的色彩。

巫峡

  号称为三峡中的大峡。巫山十二峰,象一串翠绿的宝石,镶嵌江畔。激流劈出的巫峡,其幽深秀丽、深沉肃穆著称。蒙蒙烟雨,潺潺细流,飞虹流彩,把峡谷妆扮的妩媚多姿!大宁河长江三峡中的第一条大支流,发源于陕西平利县的终南山,经四川巫溪、巫山两县后注入长江。大宁河是一条美不胜收的河流。大宁河上也有一个三峡: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人称“小三峡”。它比大三峡的风光更为绮丽,因而有“三峡山水甲天下,宁河山水甲三峡”之说。

  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以幽深秀丽檀奇于天下。峡江两岸,青山不断,群峰如屏,船行峡中,时而大山当前,时而塞疑无路;忽又峰回路转,云开别有天,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巫峡两岸群峰,以十二峰为奇,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

  “瞿塘迤逦尽,巫峡峥嵘起”。当你乘巨轮穿过一段山舒水缓的宽谷地带,便进入了奇峰绵延、峭壁夹岸、美如书廊的巫峡。巫峡因巫山得名,西起山城东的大宁河口,东至湖北省巴东县的关渡口,全长四十五公里,整个峡谷奇峰削壁,群峦叠嶂。船行其间,忽而大山当前,似乎江流受阻;忽而峰回路转,又是一水相通。咆哮的江流,不断变换着方向,忽左忽右,七弯八绕,令人目不暇接。

  幽深秀丽的巫峡,处处有景,景景相连,最为壮观的则是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这些山峰神态各异,有的若龙腾霄汉,有的似凤凰展翅,有的青翠如屏,有的彩云缠绕,有的常有飞鸟栖息于苍松之间。而其中神女峰则最令人神往。还有与巫峡相连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青山绿水,风景别致,充满山野情趣。

  巫峡中有巫山,巴东、秭归等峡中名城,名胜古迹多而悠久,风土人情妙趣横生,令人流连忘返。

瞿塘峡

  亦称夔峡,气势磅礴,险峰对峙,是三峡中最短的峡谷,但却“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峡中江流澎湃,涛声雷鸣,号称“天下雄关”。瞿塘峡特点是山势雄峻。两岸之山,如斧削而成,夹江峭壁,甚为逼人,大多江宽不过百米,最窄处仅几十米。其中夔门山势尤为雄奇,堪称天下雄关,因而有“夔门天下雄”五字镌于崖壁。山势之外,瞿塘水势亦“雄”, 它“锁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杜甫描绘夔门的水势,有诗云“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真是绝唱。勾勒出夔门的伟岸雄姿。现在江水至此,水急涛吼,蔚为大观。对瞿塘峡的山水之“雄”,清代诗人何明礼有一首诗写得至为贴切:“夔门通一线,怪石插流横。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瞿塘峡中景点不少,如风箱峡,孟良梯、盔甲洞、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白帝城、古代栈道、大溪文化遗址等。三峡之中,还套有两个小三峡,即西陵峡中的神农溪小三峡和巫峡中的大宁河小三峡。这两处小三峡水碧如流玉,山青翠欲滴,风景比大三峡更为奇秀,且风韵原始古朴,引人入胜。乘一叶轻舟漂流于青山绿水之中,是热门旅游项目。当轮船驶出瞿塘峡西口后,您走到船尾,抬眼望去,全景式的夔门雄姿便展现在您的面前。这时是摄影留念的最佳角度。夔门是由江北的赤甲山与江南的白盐山组成。南名“白盐山”、北曰“赤甲山”。夹江对峙,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巍峨峥嵘,峡江两岸则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这里的崖高500m、河宽只有百米,但流量多达50000多立方米/秒。真是“两山夹抱如门阀,一穴大风从中出”从奉节夔门始至巫山大溪镇止,全长8公里,为三峡中最短的一峡。但此峡气势雄伟,两岸悬崖峭壁,海拔1500余米,江面狭窄,宽处不过150米,足百米。迎风船头,仰望长空,云天一线;俯视江面,水流湍急,漩涡翻腾,浪涌船舷,十分惊险壮观。沿岸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白帝城、孟良梯、风箱峡、夔门锁阴和滟淤回澜等。

  瞿塘峡西起白帝城,东到大溪镇。峡长虽然只有八公里,顺流而下,瞬间即过,但却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边荆楚压群山”的雄伟气势。两岸悬崖绝壁,群峰对峙,赤甲山巍巍江北,白盐山耸立南岸,山势岌岌欲坠,峰峦几乎相接。每当晴空丽日,远眺赤甲、白盐,一如仙桃凌空,一如盐堆万仞,两山云游雾绕,时隐时现,乃为瞿塘一奇观。峡中江面最宽处一二百米,最窄处不过几十米。入峡处两山陡峭,绝壁相对,犹如雄伟的两扇大门,镇一江怒水,控川鄂咽喉,形势非常险要。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描写的那样:“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故有“夔门天下雄”之赞。

  “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当你乘船经其间,仰望千丈峰峦,只见云天一线,奇峰异石,千姿百态。俯视峡江,惊涛雷鸣,一泻千里,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游人至此,真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瞿塘峡不仅雄伟壮观,而且名胜古迹众多。这里有云集各朝代书法精品的碑刻;有三峡第一古迹白帝城和孔明巧布的八阵图;有传说奇特的孟良梯;有难之迷风箱峡和充满神话色彩的错开峡。

“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