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的质量分数(1

主讲: 化学高级教师 舒宝生


  展示:三种颜色深浅不同的CuSO4溶液。

  讲解:三种溶液颜色不同实际上是因为浓度不同。那么溶液的颜色深浅与溶液的浓或稀有什么关系呢?

  活动与探究: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g、1.5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结论:(1)三种溶液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溶液组成不同。

  (2)三种溶液颜色越深,溶液浓度越大。

一、对于有色溶液,根据颜色深浅可以区分溶液的浓或稀。

  说明:颜色深浅只能粗略的区分浓或稀,不能准确的表示溶液的组成;无色溶液不能用这种方法区分浓或稀。

  引入: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呢?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

1、概念: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表达式

  

  活动:上述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越浓。

4、0<溶质的质量分数<1

  活动与探究:

  按下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水的密度可看做是1g/cm3)。

溶质质量/g

溶剂(水)质量/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

90

 

20

80

 

  问题:对于NaCl溶液,能否通过颜色比较溶液的浓或稀?通过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否比较溶液的浓或稀?

  NaCl溶液是无色溶液,不能通过颜色比较溶液的浓或稀;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比较溶液浓或稀(即浓度的大小),还能表示溶液的组成。

5、注意:

  (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所指溶液可以是饱和溶液,也可以是不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也可以是稀溶液。

  (2)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有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范围内才有意义。

  如: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那么20℃时,NaCl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不能超过

  (3)注意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

  ①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指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②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与水反应,如:CaO、SO3等,其溶质分别为Ca(OH)2、H2SO4,而不是CaO、SO3

  ③注意化学反应后剩余溶液的溶质。

三、如何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例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解: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50kg×16%=24kg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150kg-24kg

  =126kg

答:配150k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24kg氯化钠和126kg水。

例2、现有4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KNO3溶液,若向其中加入10g KNO3或10g水(假设能全部溶解),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为多少?

答案:32%、12% 。

小结:一般增加溶质质量,溶质和溶液质量同时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溶质要溶解);增加溶剂质量,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总结:溶质的质量分数

1、概念

2、表达式

3、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越浓,可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或稀。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