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试

字号: 默认

考试说明:测试时间限制仅针对A卷

A卷

开始测试
剩余时间

20分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建筑物是世界著名历史遗迹之一,它反映的是(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中国文明

2.下列国家与其文明成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古中国——种姓制度 

B.古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

C.古印度——楔形文字、汉漠拉比法典

D.古巴比伦——甲骨文、青铜器

3.《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它诞生于古代(  )

A.埃及

B.巴比伦

C.印度

D.希腊

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5.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古印度诞生的宗教是(  )

A.佛教

B.印度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6.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度

B.种姓制度

C.领主制度

D.专制制度

7.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以下表述能正确反映亚非文明的是 (  )

A.金字塔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标志

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C.古代印度等级制中的首陀罗享有崇高地位

D.古代日本大化改新前处于封建社会

8.下图所示的制度来自(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9.下列三幅图片所代表的宗教分别是(  )

A.基督教 佛教 伊斯兰教  

B.道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C.伊斯兰教 基督教 道教  

D.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10.下图所示石碑刻有“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下列有关该石碑文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的情况

B.反映了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反映了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

D.证明了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图片中的建筑很明显是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故选B。

  结合所学可知,古中国文明标志是甲骨文、青铜器;古埃及文明标志是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印度文明标志是种姓制度;古巴比伦文明标志是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故B符合题意;埃及、印度、希腊和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在同等级的公民中实行同态复仇法,即材料中“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不同等级的法律维护高等级者的利益,即材料中“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反映了法典维护不平等的等级制度,法典具有等级性。故本题答案为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是世界历史上的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出现了佛教,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印度教是印度文化圈内所产生的宗教;选项C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选项D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古代印度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叫做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将印度人民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A项是中国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C项是西欧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D项是专制制度是以最高统治者独自掌握国家权力,实行专断统治的一种国家制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标志,故A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故B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古代印度等级制中的婆罗门享有崇高地位,首陀罗是地位最低的等级。故C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故古代日本大化改新前处于奴隶社会。因此,D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根据题干给出的是古印度种姓制度示意图。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故选C。

  根据所学知识,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建筑。故选D。

  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石碑”,联系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被刻写在一块巨大的石柱上,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所以石碑文字内容反映了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B卷

二、综合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 1 条 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第25条 任何房屋失火,前来救火之自由民贪取屋主之财物者,此人应投入该处火中。 第196条 若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199条 若自由民损毁自由民的奴隶之眼,……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此法典石柱是古代哪一地区、哪一国家的文明成果?

  (2)根据材料一、二 判断此法典的名称是什么? 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法典体现了谁的意志和利益?

  (4)这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展开答案

答案:

   (1)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

  (2)《汉谟拉比法典》,目的是为了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调整奴隶主的内部关系。

  (3)《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自由民(或奴隶主)阶层的意志和利益。

  (4)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婆罗门祭司把种姓制度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他们编造说:造物神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

  材料二 因为高低贵贱的区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这一制度的阶级实质是什么?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首陀罗的地位如何?

  (4)简要评价这一制度。

展开答案

答案:

   (1)种姓制度。

  (2)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度。 

  (3)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不满,使印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