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字号: 默认

主讲:汪庆伟

一、知识概述

1、了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的原因;识记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主要标志,理解瓦特改良蒸汽机应用的意义;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

2、了解马克思的早期活动和主要贡献;识记《共产党宣言》的起草人、发表时间、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知道第一国际的建立和初期的活动;识记巴黎公社的性质。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纺织技术的革新

(1)原因

  ①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②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2)进程

  ①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②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织工兼木匠哈格里夫斯因为偶然受到妻子的纺车翻倒在地的启发,约在1765年发明了手摇纺纱机。他用女儿的名字珍妮称呼这架机器。“珍妮机”是棉纺织业中第一项有深远影响的发明,一般以此为工业革命的起点。

2、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核心发明: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

  瓦特于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

  (2)蒸汽机应用的领域: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后来,化工、冶金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蒸汽机广泛应用的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4)工厂制度的确立: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3、火车与铁路

  (1)进程

  ①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

  ②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载人行驶,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机车

  1810年斯蒂芬森开始着手制造蒸汽机车。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被称为“旅行者号”,它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

  ③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2)铁路时代到来的意义: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3)工业革命的扩展: 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小结:

  1、工业革命的含义: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

  2、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前提: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条件:

  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

  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

3、工业革命的影响

  (1)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出现。

  (3)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发展。

  (4)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5)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6)火车、汽船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

  (7)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1、马克思与恩格斯

  (1)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早期活动

  ①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生于德国特里尔市。在中学毕业时就表现出伟大的理想。

  卡尔·马克思,( 1818年-1883年),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②马克思博士毕业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他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 抨击普鲁士政府。

  ③在巴黎,马克思结识了恩格斯。两位青年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从此,恩格斯不仅成为马克思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在经济上也给予马克思很多支持。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895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 遗稿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

  ④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那里完成的,其中,《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

  ⑤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去世,葬于海格特公墓。

  (2)马克思主义理论组成: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1)出版时间、地点:1848年、伦敦。

  (2)起草人:马克思、恩格斯。

  (3)宣言内容

  ①《共产党宣言》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②《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

  ③《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4)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小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①经济前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也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②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③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的觉醒。

  ④实践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深刻揭露和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3、第一国际

  (1)成立时间:1864年。

  (2)组成: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3)职责:第一国际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4、巴黎公社

  (1)成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1870年,法国在同普鲁士的战争中遭到惨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逼近巴黎的普鲁士军队采取了屈膝投降的态度,同时调集军队,准备解除巴黎人民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市内的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时,被人发现。巴黎人民奋起反击,当晚就占领了城内的战略要地,临时政府总理梯也尔狼狈逃出巴黎,迁往凡尔赛。不久,巴黎公社成立,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巴黎公社的领导人许多是第一国际的成员。

  (2)失败:1871年5月28日,公社失败。

小结:

1、巴黎公社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①没有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②没有乘胜追歼敌人;③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农民,导致孤军奋战。

  (2)客观原因:反动力量过于强大。

  (3)根本原因:法国当时的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成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2、巴黎公社的意义: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3)在民主制度建设方面,有许多创新的做法,它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