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默认 大 中 小
考试说明:测试时间限制仅针对A卷
A卷
20分
一、选择题
1.19世纪末,欧洲的实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记者罕见一致地对美国进行谴责,“认为美国正在侵蚀欧洲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并提出“欧洲国家应该将它们的经济领土进行重组,以最大化产出优势”。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领导权
B.美国崛起威胁到欧洲的地位
C.欧洲一体化进程已正式启动
D.美日欧间政治矛盾日趋激化
2.阅读下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贸易总额的增长表明( )
时间 |
1870年 |
1880年 |
1890年 |
1900年 |
世界贸易总额 (单位:亿法郎) |
455 |
688 |
942 |
1182 |
A.蒸汽机提高了生产效率
B.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发展
D.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3.下图所示的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决定因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大机器生产的开始采用
C.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4.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 )
A.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B.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C.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5.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A.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6.1867年,英国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39%。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造成贫富差距拉大
B.创造了巨大生产力
C.改变了工农业的经济比重
D.促进了资产阶级的产生
7.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应该是( )
A.社会进步
B.社会矛盾
C.社会变化
D.政治制度
8.“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文中“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
- A.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
D.发明了现代炸药
9.“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同时也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下列属于他的作品的是( )
A.《神曲》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义勇军进行曲》
10.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是( )
A.牛顿——现代科学之父——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探索者——《天演论》
C.鲁迅——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狂人日记》
D.贝多芬——“乐圣”——《命运交响曲》
B卷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
材料二
毫无疑问,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工人常住的房子都在偏街陋巷和大院里。从光线、空气、空间、清洁各方面情况看,简直是不完善和不卫生的真正典型,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耻辱……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坏。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
——19世纪,一位医生对英国煤铁矿区中心泰恩河畔新堡的描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煤产量和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重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工业化的认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爱迪生(1847—1931年)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19世纪60年代,电气开发热席卷美国。爱迪生在得到法拉第的电学著作后,很快投入到这股开发热潮中。
1869年,他决意当一名职业发明家。很快,他改进了电报机,发明了蜡纸和油印机。
1876年,他发明了留声机。
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 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灯泡,并且为此专门建设直流电站、架设电网。在电灯的带动下,供电系统以及开关、灯座、灯具、电线、配电盘等电力用料陆续取得市场。
1894年,他用电灯光和电动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放映机,他的公司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
爱迪生在研制灯泡的过程中,曾发现电灯通电时的灯丝与灯泡内的金属板之间有电流流过。对此,他作了记载并申请了专利,后人称之为“爱迪生效应”。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利用“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二极管,而电子管的出现导致了另一次技术革命。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概括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爱迪生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爱迪生的事迹如何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OK,你本部分基础扎实,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若想稳住,勤练多思。别骄傲!
你本部分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要再上一个档次,需在高、难度题上下工夫。再细心点,再加把劲!
本部分知识你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在多练习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要仔细,继续努力!
你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请多用心,加强理解和识记。别灰心,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