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模拟



 

(一)阅读文言文《 岳阳楼记》 (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咦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字的意思。

暮冥冥      ② 国怀乡

③ 春和明      ④ 长烟

[答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案]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请写出选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两个短语,并说出“二者之为”所表现的胸怀与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第② ③ 两段对第④ 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这样)

B.秦王不(通“悦”,高兴)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者 )

D.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道歉)

2、下列加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B.以君长者         武陵人捕鱼

C.轻寡人          朋友交而不信乎

D.休祲降天         相与步中庭

3、下面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B.第③段中的人物对话写出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C.第④段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

D.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阅读《愚公移山》,完成后面的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本在冀州之南,河阳北         友人惭,下车引

B.箕畚运渤海之尾               皆以美徐公

C.河曲智叟以应                 文叔为白衣时,臧匿死

D.惧不已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本心

2、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杂然相

(4)蛇之神闻之

[答案]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对于愚公移山历来毁誉不一,你认为愚公该移山还是搬家?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四)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 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 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尔而与之      蹴:

(2)是亦不可以乎    已:

[答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