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主讲: 语文高级教师 方胜芳

一、考点解读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

  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

  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做一些理解分析。

  三是题型以填空题、简答题居多,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

二、复习策略

(一)了解古典诗词的分类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了解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

自然景观类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植物类

  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

  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愁

动物类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鱼——快乐自由

  孤雁——孤独、思乡

  鸿鹄、雄鹰——理想追求

  蝉——高洁

(三)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题型。 

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以“青青”的“杨柳”即物起兴,增强视觉感受。

4、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四)掌握鉴赏的原则和答题表述的一般格式

  鉴赏字词类:字词本意+语境意(修辞/写作手法;意境;情感)

  意境描述题:忌直译,重想象,用描写。

  思想情感归纳题: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特点,表现(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鉴赏的原则:1、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注重联想和想象

三、典例透析

1、陶渊明 《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

  见,看见的意思。“南山”是在诗人采菊的间隙,不经意间闯入诗人的眼帘,这美景不是诗人有意去望,而是无意之见。这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本意+语境意+……的情感)

2、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景,而“留连”不仅写出了蝴蝶徜徉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

  先表态后述因(所换词与原词的区别+原词的语境意+情感+手法。)

3、 戴叔伦《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看到这一情景,令人荡漾起欢乐之情。(提取景物+想像描述情境+揭示情感)

4、阅读曹操《观沧海》,完成后面的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① “___________”。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②__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③ ___________,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答案:

  (1)①观   ②树木百草   ③秋风洪波

  (2)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 (答对一点即可)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