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

主讲: 语文高级教师 方胜芳

一、考点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标点的学习要求是“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正确使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能够掌握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并能够正确运用,二是在写作时能够把标点符号写规范。

  常用的16种标点符号,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对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那么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常用的标点符号呢?常用的有句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等。

基本题型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标点符号”试题,常见的考查形式有:选择标点符号运用正确或错误的项,修改句中错误的标点符号,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二、复习策略

(一)熟悉常用标点符号基本用法

句号的运用

  句子无论长短,只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或是语气较舒缓的祈使句,句后都应用句号停顿。

  例:a.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

  b.让我来说一段故事吧。

问号的运用

1、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2、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才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3、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4、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c.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感叹号的运用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顿号的运用

1、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2、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例: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3、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 

  例: 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 

4、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 

  例: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5、如果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用逗号。

  例: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分号的运用

1、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 a.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b.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冒号的运用

1、提示下文用冒号。 

  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2、总结上文可用冒号。

  a.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3、冒号要一管到底。

  a.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此处就不能用冒号,因为这里只能管到三位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却不能管到最后一句“在一起畅谈往事”。所以应用破折号,起局部解释作用。) 

4、话语未完不用冒号。

  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前部分话还没说完,故不能用冒号, 用逗号。 ) 

5、非独立引用不用冒。

  a.《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 “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 分, 所以“确立了”后面不用冒号,应删掉)

引号的运用

1、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 

2、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a.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3、普通词语不加引。

  a.艾菲尔铁塔举世闻名。(此句“艾菲尔铁塔”属普通词语,所以不用引号)

4、转述话语不加引。

  a.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5、引号之内还有引,双引就要改单引。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 ‘礼多人不怪’嘛。”  

  注意:如果引文末尾是问号或感叹号,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非独立引用均放在括号内。

  例如: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你在浪费时间吗?”的标语。

括号的运用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 

  例: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 

  c.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注意: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和叹号除外)应省去。

  例如:我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样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

略号运用

1、省略号后不用标点符号。

  a.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根据规则,此句应去掉省略号后的句号)。  

2、省略号后不加“等”,用 “等”不用省略号。

  例:a.他爱读 小说、诗歌、散文……等等。(根据规则,此句要么删掉“等等。”,要么删掉省略号)

书名号运用 

1、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就用书名号来标明;而专栏名、专题名、丛书、单位等名称不能用。  

  例:a.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健康秩序、健康生活”属 专题名,应改为引号)

  b.在《人间指南杂志社》里有6位编辑。(“人间指南杂志社”指单位,书名号应去掉)

(二)小结口诀,科学记忆

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三、典例透析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船队经过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再走七、八公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凤凰岛。

B.专家们正在研究这座千年古塔将怎么修,周围近百株古树将怎么办?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诗人刘禹锡看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景,不禁发出“道是无晴还有睛”的感慨。

答案:

   D(A因为约数间无须停顿,“七、八公里”中的顿号去掉;B句是陈述句,结尾的问号应去掉;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的力量分两部分:一是生理上的力量,一是心理上的力量。

B.“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C.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D.《美猴王》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答案:

  C(选择问,全句末才用问号。)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答案:C

详细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A项的句号应该在引号外“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是主题的内容,作句子的宾语,所以应放在句号内;B项“ 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都是说原因,中间应用分号;D项《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的书名号应改成引号,因为这是活动的主题,不是文章的标题或书名。

4、下面这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请修改。

  从“乌托邦”到“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的平衡与和谐。

答案:“、”改为“,”。

5、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写下了许多游记。

  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月,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不断增加国民的生活质量。

  划线句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将第一处引号改为书名号。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试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而勇敢的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跨过艰难坎坷,经受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A 谱写了自强不息的恢弘诗篇。今天,我们的祖国大踏步赶上世界前进潮流,迎来繁荣昌盛的光明前景。当代青少年要高扬爱国主义的光辉旗帜,追求卓越,乐于奉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奋发有为,奏响辉煌的青春乐章!

  在横线A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A处的标点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逗号。

7、短文修改。

  ①曾几何时,“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谚语流行全国。②这句褒贬不一的谚语,

  既说明湖北人聪明,又暗含着湖北人狡猾的意思。③其实,聪明与狡猾只有一墙之隔,这墙就是诚信。④诚信之上是聪明,是大智慧,诚信之下则是狡猾,是小肚鸡肠。

  文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修改方法。

答案:

  将第④句“大智慧”与“诚信之下”之间的逗号(“,”)改为分号(“;”)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