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默认 大 中 小
主讲:郭珊
一、课文朗读
二、字词的读音
滁chú 潺chán 辄zhé 暝míng 伛偻yǔ lǔ 颓tuí 阴翳yì
三、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写这篇文章时被贬为滁州做知州,当时39岁。
四、课文分析
1、分析第一自然段:
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是从远山落笔,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动点观察,景随步移,山行六七里,先闻水声,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写出了亭的环境,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写完景过后层层设问,通过作亭者谁,名之者谁,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2、分析第二自然段:
第二段写的景主要是山间之朝暮和山间之四时。在作者的眼中,醉翁亭山间朝暮四时无一不美,清晨,日驱之雾,怡红快绿顿现眼前,傍晚谷归山各,让人遐想神往。春天,野花香气无处不散,夏季绿树成荫,微风习习。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里嶙嶙的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种诗情画意,真是美不胜收,难怪作者抒发到"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分析第三自然段:
第三段写游乐之图。第一个是滁人游也,第二个是太守宴也,第三个是众宾欢也,最后是太守醉也。
4、分析第四段:
写作者日暮醉归。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五、主题
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同时借山水排遣心中抑郁之情。
六、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