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试

字号: 默认

1、下列各组加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口(wān)   水(yāo)   认真(tuī)   烦(

B.行(zǎn)   噪(guō)   望(kuī)    能(chěng

C.午(sǎng)  货(háng)   言语(huán)  黄泥(gǎng)

D.怒(chēn)  气(ròu)    地苦(nèn)   吹

2、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的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农夫心内如汤煮。

B.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

C.这般天气,兀的不晒杀人!

D.你便将我千刀万剐,其实去不得了。

3、填空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___________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是________。它是在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这部作品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从发生到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热情歌颂了农民起义者的智慧、反抗精神和优秀品质。课文《智取生辰纲》中的“纲”是指___________的组织,也就是“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智取生辰纲》一文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___________,这条是____线。另一条线索是___________,这条是____线。

[答案]

4、根据古代章回小说的特点及课文内容,下面四个回目能与“(吴用)智取生辰纲”配对的是( )

A.(杨志)汴京城卖刀

B.吴用智赚玉麒麟

C.(杨志)押送金银担

D.(杨志)中计黄泥冈

5、下面是课文中对天气的几处描写,对其作用判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②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③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④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A.突出杨志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

B.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文吃酒埋下伏笔。

C.突出杨志的性格蛮横不近情理。

D.引出杨志与厢军、虞侯、都管等的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

6、对课文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够成功夺取生辰纲的原因在于以晁益为首的八条好汉,是一个紧密团结、足智多谋、敢向贪官挑战的战斗集体。

B.通过复杂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是本文的主要艺术特点。

C.本文以杨志押运生辰纲组织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D.故事主人公杨志是一个性情暴戾、急躁而又精细、强干、机智的人。

7、吴用等好汉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至课文第11自然段已经结束,作者为什么还要再写一小节文字?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父爱陷阱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用的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9、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警觉地应对危险——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