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

字号: 默认

主讲 张 益

一、知识概述

  《梅岭三章》,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寻求民族的解放,为了理想和自由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革命精神。体会诗歌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二、重点知识归纳与讲解

1、字词积累

纸钱(dàng) 应有(yá)

旋:不久,随即。

旗(jīng):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指部队。

捷报:胜利的消息。

罗(yán):也称阎王,迷信传说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诗中影射反动派首领。

血雨腥风:带血的雨,含腥味的风。这里指反动派对革命的血腥镇压、屠杀。

2、内容把握

  《梅岭三章》中诗人以含蓄凝炼的诗的语言,发挥诗歌想象和幻想的特点,运用借代、用典、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在诗中,作者面对断头的危险,追怀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抒发了为革命献身,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志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郭沫若曾赠陈毅诗曰:“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同志在最艰难、最困苦、“虑不得脱”的生死关头写的这组绝命诗,以其崇高的思想、炽热的情怀和从容不迫的气度,证明了郭沫若的赞誉并不为过。诗中所体现出的为信仰而献身的从容与豪迈令人仰之弥高。

  这三首诗,创作于特殊时期的特殊背景下,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

  诗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环境、背景。是“绝命诗”;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旋围解”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怀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

  从整体看,三章之间彼此照应,一脉相承: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诗人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革命信念至死不渝。次章壮而不悲,诗人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历程,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末章勾勒前景,诗人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由“断头”二字起,却以视死如归贯穿始终,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气概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途程,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一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气概。在此作者追忆往昔,从先死者发想,创业未成,死而不已。

  次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期盼人民解放的革命情怀。作者虽面对困境,却仍不忘叮咛后死者要奋勇杀敌,这与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异曲同工。

  末章:诗人回顾投身革命、以革命阵营为家的经历,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诗人思绪驰向未来,宣言甘为信仰献身,预言革命必将胜利,这与裴多菲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相似。

  这三首诗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

  诗中用典,推陈出新。“此头须向国门悬”,用春秋吴将伍子胥头悬国门之典故,表自己死不瞑目,忠诚可鉴。“取义成仁”,则语出《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意在表明为革命事业甘心“取义成仁”。

  这三首七绝,格律是固有的,意境是崭新的,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

3、语言特色

  (1)用词准确、形象。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用“招”,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写出了广大士兵和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用“收”,有动作无声势,比较平淡;用“率”,不包括招集过程,显得突然;用 “集”,意与招略同,但旧属仄声,不含七律格律,续作平声也不如“招”字 响亮。
如:旌族十万斩阎罗。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蒿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用“杀”褒贬不分;用“伐”,用力太过;用 “打”,与诗意不合。

  如:捷报飞来当纸钱。用“飞”,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用“交”,破坏诗的意境。

  (2)借助想象和幻想。诗人发挥诗重想象和幻想的特点,赋予旧诗新鲜的含义,这种语言上“旧瓶装新酒”的方式使诗意更为新奇、生动。例如,“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以捷报当纸钱来抒写将军的愿望,壮而不悲。在表达“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一思想时用了“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几种说法,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的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用“阎罗”这一阴间暴君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而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了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这比直接说一定要革命到底的好处在于:一直观性。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二含蓄性。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恶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三深刻性。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诗意,这是直说其事和空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

4、要点研讨

(1)《梅岭三章》中三首诗抒发感情的角度不同,各有侧重,试指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内在联系。

  首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一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气概。

  次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的英灵,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期盼人民解放的革命情怀。

  末章: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灭亡,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三章。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怀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三首诗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

5、小结

  这三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