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默认 大 中 小
(太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文化是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_________________,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shǎng xīn yuè mù。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会在文化的熏陶下变得厚重而雅致。
(1)给加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成语。
绽放:_________
shǎng xīn yuè m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原句上修改病句。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3)仿照画线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锣鼓、秧歌、风筝、书法等),为横线处补写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zhàn 赏心悦目
(2)将“保护并了解”改成“了解并保护”。
(3)(示例1)擂响在锣鼓铿锵的鼓声里 (示例2)飘散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
解析:
(1)注音要区分清舌前舌后音,不能把“zh”拼成“z”,成语书写要准确。(2)题病因是逻辑错误导致的语序不当,应该先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3)仿写的句子句式上要与例句一致,仿写对象可以从提供的几个中选取,也可以另外选取,仿写内容要有韵味。
(福州)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汉语方言有些已趋于萎缩和衰亡。
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2008年10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必要。”丙同学说:“都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是否要保护方言,同学们看法不一。
(2)(示例1)应该保护方言。因为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示例2)应该保护方言。因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示例3)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方言的使用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
(示例4)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摒弃方言可以消除语言隔阂,更好地促进各地区的交流。
解析:
(1)需先确定重点词,如“方言”“抢救”“保护”“最动听的语言”“没必要”等,可看出同学们有的认为要抢救方言,有的认为没有必要,概括为“看法不一致”。(2)首先要亮明观点,接着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重点是说明理由。
(贵州遵义)语言运用——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坦然是失意后的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许多事的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我们只需尽量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请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
B.没有大海的壮阔,但要有小溪的优雅。
C.没有小溪的优雅,但要有大海的壮阔。
D.没有小溪的优雅,可以有大海的壮阔。
答案:
A
解析:
完成此题需分析前一句“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的句子结构。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需用“没有……,可以……”的句式,另外从意象语境方面考虑,应先讲大海,然后才是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