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默认 大 中 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吐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用“/”为第④段中画线句断句 ( 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 )。
嗟 夫 予 尝 求 古 仁 人 之 心 或 异 二 者 之 为 何 哉?
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线词。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是进亦忧,退亦忧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③段运用 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 ______和 _______的两种心情。
6、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解析:“嗟夫”是发议论的句首词,要在后面停顿;“何哉”是句尾议论句,要在前面停顿;“或”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要在“或”前停顿。
2、答案:(1)放晴 (2)日光 (3)一起 (4)这,这样
解析:注意“景”是日光之义,“景明”是日光明亮。“偕”是一同,一起。“是”为代词,这,这样。
3、答案:(1)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2)( 如果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解析 :(1)翻译得分点“夫”意为“那”,“胜”意为“美好”。 (2)翻译得分点“微”意为“如果没有”,“斯”意为“这样”。特殊句式“吾谁与归”是疑问句式,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4、答案:(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1)注意题干要求是“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月亮照在水面上,水波荡漾,波光会跃动不止,所以是“浮光跃金”。“璧”比喻月亮投映在水中像洁白的玉璧一样,水面平静,所以选“静影沉璧”。
(2)第④段第 l 句是设问,紧跟着的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该句的回答,故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时这一句表现了古仁人的处事态度,即不因外物的变化、个人的得失而喜悦悲伤。
5、答案:对比悲喜
解析:第③段写的是凄凉的景色,悲伤的情感;第④段写的是美好的景色、喜悦的心情。两段构成对比,悲景悲情,美景喜情,对比鲜明。
6、答案: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解析: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关心民生疾苦,一心为国,心忧天下苍生。此句表现他把国家的忧患放在首位,把个人的欢乐放在最后,表现为国担忧、为民着想的美好品质。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
(3)山间之四时也 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写登楼所见,乙文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日光(2)景象(3)季节
2、(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3、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
4、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出四时之心;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