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2009年江苏苏州)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答案:C
解析:
若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空气,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大气污染。
例2、(2009年天津)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BD
解析: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雾;铁丝在空气中不会剧烈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A、C正确。
例3、(2009年甘肃兰州)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答案:D
解析:
红磷燃烧产生的是白烟;火焰熄灭立即打开弹簧夹会使进入集气瓶的水量偏少。
例4、(安徽省)新电灯泡的玻璃柱上涂有一点暗红色物质,以除去灯泡内残留的氧,该物质应该选用( )
A.氧化亚铜 B.红磷 C.氧化铁 D.铜粉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学生利用其性质分析问题的能力。新制灯炮中的保护气一般为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混合气体,但也有可能含有少量氧气。为了防止残留氧气与钨丝反应,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新制灯泡常在玻璃柱上涂一点暗红色物质红磷,原因是红磷在较低温度下就能和氧气反应,且产生的少量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对灯泡的透明度没有明显的影响。本题的干扰答案为D,不选铜作除氧物质的原因,一是铜和氧气反应需较高温度;二是生成的黑色氧化铜粉末散落影响灯泡的美观和透明度。
例5、(厦门)在进行“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吗”辩论中,某小组为正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
C.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
D.地球人口的增多,其呼吸和使用的燃料越来越多
答案:C
解析:将空气中的氧气是否会减少耗尽以辩论的形式命题,新颖、独特,重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及探究问题的能力。题目所给的A、B、D论点都与空气氧气的减少有关,故应属正方论据。解题时可用排除法将正方论点确定,剩下的为反方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