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 高级教师 付 军
知识强化
一、知识概述
在本周我们全面复习:化学实验,内容包括:常用仪器名称和用途、实验基本操作、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物质的鉴别等。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常用仪器名称和用途
名称 |
用 途 |
试管 |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
试管夹 |
用于夹持试管 |
玻璃棒 |
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 |
酒精灯 |
用于加热 |
胶头滴管 |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
铁架台 |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
烧杯 |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
量筒 |
量度液体体积 |
集气瓶 |
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
(二)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试剂放在细口瓶中;气体放在贮气瓶中或随用随制。
2、药品的取用
(1)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招气入鼻法)。
(2)药品没有具体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4)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粉末状或细晶体用药匙取,必要时可用纸槽取。操作:把试管横放,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竖起。
(5)液体药品的取用:瓶塞倒放,试剂瓶的标签向手心,瓶靠试管口,倒完后盖紧瓶塞,将剂瓶放回原处。
①定量取用液体操作: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若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
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滴管:胶头在上,滴管不要接触反应容器内壁或放在实验台上,以免沾污滴管。
(6)浓酸、浓碱的使用:浓酸、浓碱都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格外小心。
3、物品称量: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酒精量为酒精灯容积的1/4-2/3。
“三不”:不能给燃着的酒精灯加酒精;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2)加热时所用仪器:固体用试管、蒸发皿;液体用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
(3)加热操作:
用酒精灯的外焰。
固体物质:先预热试管,再把酒精灯固定在放固体物质的部位用外焰加热。
液体物质:(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先均匀受热,再固定加热。不对着自己和他人。
5、过滤
操作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6、蒸发: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是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固体或液体),反应条件(是否加热)决定的;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决定的。
1、制气装置:
①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时可选用下图中的A,如制氧气等。
②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时可选用下图中的B,如制氢气和二氧化碳等。

A B
2、气体的收集
①排水集气法:收集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不跟水发生发应的气体,如氢气、氧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②排空气集气法:
a、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气等。
b、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等。
注意事项:
①收集气体前先把反应器中空气排尽。
②排空气集气时,导气管要插到接近集气瓶底部。
③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重新燃烧,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四)物质的鉴别(检验、区别)
物质的特性是检验物质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多用化学方法检验物质。检验时可以利用被检验物质的化学特性,也可以利用反应产物加以区别。例如,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但它们燃烧或还原氧化铜的产物是不同的。有些物质也可以用其物理性质来区分。例如,可以根据碳酸钙和碳酸钠的溶解性加以区分。
(五)例题解析
例1、某探险家牵着自己的狗进入一个山洞去探险。当走进洞底时,他发现狗突然晕倒在地。试简要回答:
(1) 用你所学过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2) 在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后,他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收集一集气瓶洞底的气体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
答:(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解析:
当走进洞底时,狗突然晕倒在地而人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在洞底存在不能供给呼吸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用最简单的方法收集一集气瓶洞底的气体应联想到气体的收集方法。
答案:
(1)洞底存在不能供给呼吸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
(2)在洞外把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拿到洞底,将水倒出后盖上玻璃片。
例2、试根据下图回答(A—G为接口代号,甲—戊为装置代号)
 
(1)写出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①_____ ②_____。
(2)制取氢气应选用装置_____。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应选用装置_____,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应选用的装置_____。
(3)用浓盐酸跟锌粒反应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氢气时,装置的接口顺序为__________.
解析:
此题就是一道实验仪器连接的习题。结合此题我们来总结一下这类题的步骤。制取纯净的氢气应先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后除去水蒸气。相反操作氢气中还混有水蒸气。制出气体后先除去气体中的杂质再干燥气体。装置接口时导管应长进短出。实验仪器连接步骤: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质装置—干燥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净化剂和干燥剂的选择:原则是被净化或干燥的气体不与净化剂和干燥剂反应,也不能引入新杂质。
答案:
(1)①试管 ②酒精灯; (2) 乙;丁;戊 (3) BGFDEC
例3、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出现下列异常现象:
①事先已检验、证明通入装氧化铜的试管中的氢气是纯净的,但在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铜时却发生了爆鸣。
②试管中有亮红色金属出现时,试管底部破裂。
③试管中的氧化铜粉末全部变红后,又逐渐变黑。
试从操作和装置等方面考虑,简述产生上述三种异常现象可能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现象是否真正理解,能否对实验时产生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找到原因。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
(1)试管中空气未排尽就开始加热。
(2)试管口可能向上倾斜,实验时产生的水倒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3)先停止通氢气,后停止加热或未等试管冷却就停止通氢气,使生成的铜被氧化。
例4、下列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操作中,读出的体积数与液体实际体积数有何偏差?
(1)视线从斜上方俯视量筒的刻度,与液体凹面最低处成一直线;
(2)量取前先用蒸馏水将量筒涮洗一次,然后按正确方法量取读数;
(3)将量筒放在烘干箱内加热烘干,然后取出量取液体;
(4)量筒放置在略斜的坡面上,向无刻度一方倾斜。
解析:
量筒是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每一只量筒上刻度所表示的体积数是该温度时这只量筒对应的容积数。当量筒温度升高时,其容积增大,其对应刻度值偏小;量筒降温时,容积变小,刻度值比量筒实际容量偏大。
使用量筒前量筒应是清洁干燥的,用蒸馏水刚冲洗过的量筒内附有少量蒸馏水,在量度液体时使实际量得的液体偏小;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放平,当液体凹面最低处与刻度在同一水平线上,液体体积恰好与刻度表示的体积相等。若量筒倾斜向无刻度一方,则刻度的位置升高造成读数偏小;
读数时,若俯视刻度,则所读数值比实际体积数偏大。
答案:(1)偏大;(2)偏大;(3)偏小;(4)偏小。
- 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