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中考解析
 



  
力学综合(二)

一周强化

一、一周知识概述

  本周我们复习简单机械、功和能共三章的内容。通过复习,①进一步了解常见的机械:杠杆、滑轮、斜面各自的平衡条件,做功特点;②掌握功的原理;③会计算机械效率;④知道能量的各种形式,机械能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⑤了解功和能的关系;⑥掌握功和功率概念的计算。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与解析

(一)常见的杠杆及其分类:

1、常见的杠杆:

  ①写字的笔;②钓鱼杆;③剪刀;④起子;⑤天平;⑥撬石头用的钢铁,等等。

2、杠杆的分类:

  ①省力杠杆:L1>L2,F1<F2,如起子。

  ②费力杠杆:L1<L2,F1>F2,如钓鱼杆。

  ③等臂杠杆:L1=L2,F1=F2,如天平。

3、滑轮和滑轮组

(1)定滑轮的特点

  在图乙的实验中,滑轮不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相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与G相同.像这样滑轮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这样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够改变用力方向.

(2)定滑轮不省力的原因

  定滑轮之所以不省力,是因为定滑轮实质是动力臂=阻力臂的等臂杠杆(其原理如图所示).

(3)动滑轮的特点

  在图中,物体随滑轮一起移动;物体、滑轮、弹簧测力计运动的方向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略大于G.像这样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4)动滑轮省力一半的原因

  动滑轮之所以能省力一半,是因为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原理如图所示).

(5)滑轮组

  ①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的装置叫滑轮组.

  ②滑轮组的特点:

  1°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含动滑轮),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物.

  2°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n表示绳子悬挂动滑轮的段数).

  ③滑轮组的组装

  1°确定滑轮组承重的绳子段数n的方法:a.采用“分离法”:在定滑轮与动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只查出动滑轮相联系的绳子的段数.b.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由公式的关系求得n,有时n的值是一位小数,这时n要取比这个小数稍大且最接近的整数.

  2°滑轮组的组装方法:按照“奇动偶定”原则:a.当承重绳数n为奇数时,绳子固定端应拴在动滑轮上(即“奇动”).若不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的动滑轮数=定滑轮数=,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再添加一个定滑轮.b.当承重绳数为偶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应拴在定滑轮上(即“偶定”).如不改变用力方向则动滑轮数为个,定滑轮比动滑轮少一个;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定滑轮数应等于动滑轮数.

例1、在棉产区,每年秋天拔去地里的棉秆是农民的一项繁重体力劳动,王刚仿照钳子的结构改制成的一种农具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图所示,使用时,将小铲着地,用虎口夹住棉秆的下部,然后在套管上用力,棉杆就拔出来了.该农具整体可视为杠杆,其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对应下列位置正确的是( )

A.转轴、虎口、套管

B.小铲、套管、虎口

C.小铲、虎口、套管

D.虎口、转轴、套管

解析:

  根据实际情况,小铲应为杠杆固定不动的点,即为支点,虎口是夹住棉杆的点,应为阻力作用点,而套管是人的动力作用点,所以正确的答案选B.

答案:B

例2、如图,滑轮自身重力和摩擦不计,请按题中所给的F与G的关系要求,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滑轮组绕好.

解析:

  滑轮组的组装方法:按照“奇动偶定”原则:①当承重绳数n为奇数时,绳子固定端应拴在动滑轮上(即“奇动”).若不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的动滑轮数=定滑轮数=,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再添加一个定滑轮.②当承重绳数为偶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应拴在定滑轮上(即“偶定”),如不改变用力方向则动滑轮数为个,定滑轮比动滑轮少一个,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定滑轮数应等于动滑轮数.

答案:如图所示.

(二)使用机械时的机械效率问题

  机械效率

  其中W有用:是对人们有用的功(也就是人们要达到的目的)

  W:使用机械自由端做的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W:使用机械时,不得不做,但对人们没有用的功。它是由机械自身重力和机械间的摩擦引起的。

例3、(2003年呼和浩特市中考试题)用一个动滑轮把重100N的砂子提到9m高的脚手架上,所用的拉力是60N,求:

  (1)有用功;

  (2)总功;

  (3)机械效率。

解析:

  使用动滑轮提升砂子时,对砂子所做的功是有用功,人所做的功是总功,而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是机械效率,同时应注意使用动滑轮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距离的两倍。

  已知:G=100Nh=9mF=60N

  求:W有用  W  η

  解:(1)W有用=Gh=100N×9m=900J

    (2)S=2h=2×9m=18m

  W总=FS=60N×18m=1080J

    (3)

答案:900J  1080J  83.3%

(三)综合功、功率、运动学的机械效率计算

例4、(2004年山西省中考试题)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480N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不计摩擦和绳重)。

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拉力的功率;

  (3)若用该滑轮组将重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时,拉力做的功。

解:(1)动滑轮上绳子股数n=3

    

  (2)拉力的功率

    

  (3)由题意nF=G+G动,则G动=nF-G=3×200N-480N=120N

    提起600N的物体时的拉力

    

    拉力F′做的功W′=F′nh′=240N×3×2m=1440J

(四)能的表现形式

例5、(2004年江西省中考题)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当飞船减速着陆时,“航天英雄”杨利伟的( )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

解析:

  “神舟五号”令中国人骄傲。当飞船减速着陆时,杨利伟的速度减小,高度减小,其质量不变,故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也减小,机械能也减少。答案B正确。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