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默认 大 中 小
考试说明:测试时间限制仅针对A卷
A卷
20分
一、选择题
1.“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2.大约生活在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的我国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黔东南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课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4.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
①陶器上的稻穗纹 ②鱼纹彩陶盆
![]()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房子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5.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6.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7.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黄帝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8.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9.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②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④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
A.炎黄战蚩尤
B.皇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B卷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图片后,回答问题。
(1)图中是哪个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像?
(2)他是在哪里被发现的?他生活在距今大约多少年前?
(3)他使用的石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被称作什么时代?
(4)经研究发现,这一原始人类上肢的进化比头部快,这是为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毛泽东
(1)材料中的“赫赫始祖”指的是谁?
(2)他通过什么战役打败蚩尤?和他联合作战的还有什么部落?他们被后人尊奉为什么?
OK,你本部分基础扎实,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若想稳住,勤练多思。别骄傲!
你本部分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要再上一个档次,需在高、难度题上下工夫。再细心点,再加把劲!
本部分知识你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在多练习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要仔细,继续努力!
你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请多用心,加强理解和识记。别灰心,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