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默认 大 中 小
考试说明:测试时间限制仅针对A卷
A卷
20分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
2、《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4、《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
5、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6、《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7、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渔米之乡”得益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白渠
8、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 )
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
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9、世界上有 300 多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孔子学院" 通过"孔子学院"主要可以了解哪家学说(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10、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诸侯争霸局面
B.“百家争鸣”局面
C.竞相改革局面
D.儒学独尊局面
B卷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主要是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像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请回答:
(1)“中国文化历史,秦汉以前,主要是儒、墨、道三家”,请写出墨、道两家代表人物各一位。南怀瑾说“儒家的孔孟思想像粮店”,你从中获得了哪些精神食粮?(列出两点)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主要也是三家,除了儒家和道家,另外还有哪家?其代表人物商鞅推行的哪项措施最能体现其变法性质?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材料三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3)据材料三,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什么?请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势力日益衰落,诸侯实力不断上升,诸侯国国君不听周王的号令,相互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对此,墨子提出“非攻”;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
(1)依据材料说出墨子和孟子观点的共同背景。
(2)分别说明墨子和孟子的不同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3)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评述孟子的观点。
OK,你本部分基础扎实,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若想稳住,勤练多思。别骄傲!
你本部分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要再上一个档次,需在高、难度题上下工夫。再细心点,再加把劲!
本部分知识你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在多练习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要仔细,继续努力!
你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请多用心,加强理解和识记。别灰心,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