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默认 大 中 小
主讲: 历史教师 余旭辉
一、知识概述
1、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2、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4、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
(1)东汉王朝的崩溃
1)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争权夺利,政治黑暗。
2)黄巾军起义:184年,太平道创立者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结果失败,但东汉王朝也名存实亡。
3)军阀混战
(2)官渡之战
1)时间:公元200年。
2)地点:官渡。
3)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
4)结果:曹操用计烧毁袁军粮草,击败袁绍。
5)影响:曹操趁势北进,初步统一了黄河南北。
6)特点:以少胜多。
7)曹操胜利原因: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军事上,积极练兵,战术得当。
人才的使用上,曹操任人纳谏;而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人心上:统一北方,人心所向。
2、赤壁之战
(1)背景:当时长江流域有刘备和孙权两大军事势力。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自己。曹操消灭袁绍势力后,想一鼓作气,平定江南。
(2)时间:208年。
(3)交战双方:孙刘联军和曹操。
(4)地点:赤壁。
(5)结果:孙刘联军火烧战船,大败曹军。
(6)影响:为“天下三分”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7)特点:以少胜多。
(8)孙刘联军胜利原因: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2)采用火攻,战术得当;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9)曹操战败的原因:
1)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形成背景:
(2)形成与发展:
补充: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关系。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不可否认曹操的性格有凶残、奸诈的一面,但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西晋的建立
(1)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1)263年魏灭蜀汉。
2)266年司马炎废曹魏、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3)280年西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全国又归于统一)。
(2)西晋前期政局混乱:君臣生活腐朽,贪图享受,政治日益腐败。
2、“八王之乱”
(1)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侯王
(2)与内迁各族人民矛盾加深,其中内迁匈奴人刘渊称帝。
(3)“八王之乱”持续16年,晋朝国力大大削弱。
(4)中原人口大量死亡、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五胡”
北方内迁并起兵反晋的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5个民族,史称“五胡”。
(2)“十六国”: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少数民族互相争夺,各立政权,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十六个国家,史称 “十六国”。
(3)前秦苻坚时期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三)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东晋的兴亡
(1)316年内迁匈奴人灭掉西晋。
(2)317年东晋建立(司马睿、定都建康)。
(3)“王与马,共天下”。
(4)祖逖北伐。
(5)420年东晋灭亡。
2、南朝:宋齐梁陈(420—589,建康)。
3、江南地区的开发
1)“永嘉南渡”
2)南方地区开发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③北方多战乱,南方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3)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大开旱地、湖田;兴修水利;改进育种施肥、推广铁制农具。
手工业:冶铁、纺织、造船和青瓷业等显著发展。
商业:城市繁荣(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