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地形

一、内容概述

1、学习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

4、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5、学会看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重难点内容讲解

1、陆地地形

(1)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上图中,A点的海拔是500米,B点海拔1500米,C点的海拔是-500米。A、B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达1000米,A、C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达1000米,B、C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达2000米。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地形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的总称。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可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基本类型。

  ①平原与高原

  平原与高原两者都是地面起伏较小,但平原海拔低,一般小于200米,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

  世界著名的平原有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中国的大平原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陆地上著名的高原很多,中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②山地与丘陵

  山地与丘陵两者都是地面崎岖不平,但是山地海拔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小于200米。

  陆地上的高峻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 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的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太平洋西部的日本群岛、台湾岛和菲律宾群岛等一系列呈弧形分布的岛屿山体,构成了太平洋西岸的山脉带。二 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这个山脉带主要呈东西方向延伸,由喜马拉雅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著名山脉组成。

  ③盆地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也有些盆地中部为起伏的丘陵,但比四周的山地、高原要低得多。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④五种地形的比较: 

地形类型

海拔高度

主要特征

山脉

500米以上

高大,排列有序,脉络分明, 是“大地的骨架”

平原

200米以下

宽广低平,是人类主要的生活地区

高原

500米以上

边缘陡峭,地表起伏和缓, 也有的高原表面山峦起伏,凹凸不平

盆地

 

四周被群山所环绕的低地

丘陵

多500米以下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小于200米,连绵起伏

活动:

  ①说出下列“世界之最”:

a.世界最大的平原            b.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c.世界最大的盆地            d.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显示答案

②地形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

  平原地区交通方便,信息传播快;山区交通不便,往往消息不灵通。平原以耕作业为主,而崎岖的山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往往是以林业为主;丘陵地区有很多梯田。高原上夏季气温比平原低,比较凉爽。山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发展旅游业。

2、海底地形

  我们知道海面是平的,但是海底却是不平坦的。通过下图我们来熟悉一下海底的地形。

3、学看地形图

  地理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地形图。如果有了合适的地形图,即使是你没有去过的地方,你也可以通过读图,了解那里的地形状况。

(1)根据地形鸟瞰图绘制的平面图

  有了平面图,我们就可以从图上判断出半岛和岛屿,以及河流的大致流向。但是我们却无法准确地说出地形的起伏。要想准确地说出地形的起伏,就需要用等高线地形图。

(2)等高线地形图

  ①地形图

  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的普通地图,主要是指按国家制定的统一规范细则编制、以同等详细程度表示地面各种基本要素的地 图。地形图是经过实地测绘或者根据实测图并参考有关资料编制而成的,包括国家基本地形图和专业生产部门测制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地貌一般用等高 线表示,其他要素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等高线法是最主要的地貌表示方法,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特征。其他表示地貌的方法还有分层设色 法和晕渲法等。

  ②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例如池塘水面的边缘线,就是一条等高线。如果用一系列不同高 度的水平面与起伏的地面相截,那么在水平面和地面的交汇处,就会形成一系列的水平曲线。如果把这些水平曲线都投影到一个标准的水平面上,并按一定比例缩小 在图纸上,就得到了可以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图给我们展示了等高线地形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等高线的高程是从海平面开始量算的。我国地形高程的起算点,统一用青岛的黄海水准原点。自海平面以上,每隔一定高差便 可设一条等高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叫等高距。等高距大小的选择是根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和地形高低起伏的特征等因素来确定的。一般说来,比例尺愈大, 等高距愈小,这样对地形的反映就能详尽一些。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必须有高程注记。地形起伏的特点,就是通过这些有高程注记的一系列等高线的排列形式来表现 的。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陡峻;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和缓。如果等高线间隔非常均匀,说明坡度均一;如果等高线的高处稀疏,向下逐渐 密集,说明坡度上缓下陡;如果等高线的高处密集,向下变得稀疏,说明坡度上陡下缓。

  ③在等高线图上如何判读地形类型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四周低,中部高

在等高线闭合区域,等高线数值由外侧向内侧越来越大

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

在等高低闭合区域,等高线数值由外侧向内侧越来越小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陡崖

活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点海拔是多少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你估计山顶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

答:A点海拔是10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100米。 山顶的海拔大于800米,小于900米。

  ②从A点爬到山顶和从B点爬到山顶,哪条登山线路较陡?为什么?

答:从B点爬到山顶较陡。因为从B点爬到山顶这条线路等高线密集,从A点爬到山顶这条线路等高线稀疏。

(3)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图上有了等高线和等深线,哪里高、哪里低,哪里是山地、哪里是盆地,就都能从图上看出来。但是往往线太多,看起来很费劲。在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绘制成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对照高程表,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就一目了然。

  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陆地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颜色由绿色系过渡到黄色系,再过渡到红褐色、紫色。绿色越深,海拔越低;越趋向于黄色、红色颜色越深,海拔越高。海洋用蓝色表示,蓝色越深,海底越深。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