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写作
王金波
我从大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大自己的,才有可能写好,才有可能感动别人。诗抒发感情的方式常常是直抒字里行间。
我常常想了视觉,就像丢失了整个世界。我在写,常常紧闭着双眼,体验盲人那个永远的黑夜,身受。我同情他们,爱他们,想给他们安慰,们,并在关爱别人的过程,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这种思想感情,久久地在我心中激荡,这已成为我托和动力。
我想起生活中曾有这样一个难忘的场景:一个盲孩子坐在街心花园里,侧耳倾听着身边一群同龄人在喧闹嬉戏,虽然他也被他们讲的笑话引逗得微微一笑,但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沉默不语地侧耳倾听着,他无法参与他们的游戏。我看到的是他那孤独、寂寞的表情。
他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身边拖着长长的影子。只有影子陪伴着他。
这情这景让我想起自己的一首诗:《读自己的影子》:“小时候,不识字,/总喜欢坐在那里,/读自己的影子,/像读一本童话故事。//总是读一头黑熊,/或是几只很黑的小兔子,/坐卧在我的脚下,/和我有说不完的话。//直到太阳落山,/影子消失,/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我知道,明天/影子还会来,/还会有新的故事……”
我重温童年的体验和幻受加以融合。
就这样,我觉得一篇童话的构思逐渐清晰起来了。
在构思情节时,我既设身处地,怀着盲孩子渴望关怀的愿望,又怀着人对他们同情关爱的感情。因此,我在叙述的方式上,比感受和气氛的烘托,不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渲染。由于主人公是一个境:他“喜欢听鸟儿黎明时的叫声,春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很喜欢听。”这种写法,在作品中多处可见。
其次是写“光”和“影”:当盲孩子问影子“你从哪里来?”影子回答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又如影子的话:“光明是我的朵、绿草、露珠……姹紫嫣红,色彩纷呈,都是以光、以影、以色彩,来表现一种意境,借意境的变化,来表现情节的发展。
情节取优美的、简洁的、有较强的表现力,讲究含蓄、讲究象征、讲究节奏等等。我是带着写诗的激情,带着写诗的语感,来创作这篇抒情童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