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概述
(一)总体内容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课:第一课“直面挫折”,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挫折和逆境不可避免,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和逆境,从而培养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第二课“磨砺意志”,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意志对人生成败的重要作用,从而主动磨砺自己的意志,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第三课“自立自强”,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思考如何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学会自立,培养自强精神。
(二)知识结构图

(三)具体知识点
直面挫折
1、人生难免有挫折
(1)挫折的产生
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动机和目标指引的,如果在实现目标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既难以克服又找不到替代目标,就会使人产生挫折感。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然灾害或社会、个人条件限制等原因,人们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

地震后倒塌的房屋

地震后重建的房屋
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孙中山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民间谚语:“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无曲折的路。”
这些都说明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正常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避免。
(3)挫折和逆境的双重性
挫折和逆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它固然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但也能使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挫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挫折既可能促使你走向成熟,也可能成为你成长的障碍,关键就在于你对待挫折的态度。

邓小平“三落三起”见风范
邓小平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
泽潭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职务被撤销,并受到严重警告处分。这一年邓小
平只有29岁。
邓小平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
株连,被下放到某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
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
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邓小平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遭受到“四人帮”的迫害,“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
“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
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
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
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
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
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有的人称邓小平是个“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邓小平坚决果断地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的领导,我们可能还正在黑暗中摸索”。他是一个坚持真理的人,挫折和逆境使他经受了考验,也得到了锻炼,最终迈向成功。
2、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
(1)当挫折和逆境出现时,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采取不同的态度。
①一种是有的人因受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这是一种向挫折屈服的消极态度。
小刚自小学三年级起很喜欢画画,也画得很好。在五年级时全校画画比赛中未能如愿以偿得奖。一气之下,他再也不画画了。他的行为就是一种向挫折屈服的消极态度。
②另一种是勇敢地战胜挫折的积极态度:面对挫折冷静思考,保持积极地情绪状态,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挫折也是一种美,但这种美,只有战胜它的人才能感知其色彩。挫折对弱者来说,只能是一块块绊脚石,只知道在再次遇到它时绕过去,却不知应该把它从脚下踩过去。有人曾经说过:世界荣誉的桂冠,都是由荆棘编织而成的。古今中外,多少有为之士没受过半点挫折?

永不退缩的林肯总统
美国总统林肯22岁经商失败,27岁精神崩溃,34岁争取国会提名失败,46岁竞选副总统失败……林肯一直没有放弃自
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假如,他在第一次受挫折时一蹶不振,那么,世界上会有人知道林肯这个人吗?他面对挫
折面对挫折冷静思考,保持积极地情绪状态,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3、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
(1)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我们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早有心理准备,随时迎接困难和失败的挑战,一旦遇到挫折,就不致惊慌失措。
(2)一个人经受一些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它可以提高我们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个人如果不经历困难和挫折,总是一帆风顺,就会如同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霜雨雪的摧残,很容易被一时的挫折所压垮。这样的人难以成才,难以有所作为。

“从不幸的低谷,到艺术的颠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
洁。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心中是最美的。”精练而简短的颁奖词,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聋哑人的崇高的敬意,而接收这颁奖词的,就是2005年感动
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邰丽华。
在2005年春节晚会中最出彩的一个舞蹈节目当属《千手观音》。优雅曼妙的舞姿、美仑美奂的造型,让观众的感官和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和震撼。很难想象,这21位舞者是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人,他们平均年龄17岁,最小的只有13岁。
21岁的领舞者邰丽华说:“我们聋哑人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却同样可以把所有的情、所有的爱带给这世界上所有人。”在这义正言辞的言语中,我们健全人面红耳赤。那些有着生理缺陷的人都能克服困难,而我们中有很多身体健康的人都因为一时的挫折打击而一蹶不振。
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有顺境有逆境,这是你不能选择的事实。但是你可以选择自己看人生的角度,多看人生的圆满,然后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如此优秀!
从邰丽华的经历可以看出:一个人经受一些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它可以提高我们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我们应当自觉、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当挫折来临时,勇敢面对,使人生之船战胜惊涛骇浪,驶过激流险滩,到达理想的彼岸。

同命运顽强抗争的张海迪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
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
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
张海迪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当挫折来临时,勇敢面对,使人生之船战胜惊涛骇浪,驶过激流险滩,到达理想的彼岸。
4、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
古今中外,人们积累了无数的战胜挫折和逆境的经验,这是一笔很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挫折来临、产生消极情绪时,当挫折来临时,我们不妨尝试以下的一些应对方法。
(1)冷静对待——在失败中看到其中孕育着成功的可能性,使自己重树信心。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赴美留学时,立志要写出一篇实验物理论文。他先来到艾里逊实验室。不久,艾里逊实验室里传出笑谈:
“凡是出事故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被誉为“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一直关注着杨振宁的学术研究,他直率地对杨振宁说“我认为你不必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
文。”杨振宁冷静地思考了两天。最后,他不得不痛苦得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确实不强。杨振宁最终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了写实验论文的打算。作出这个决定
之后,他如释重负,毅然把主攻方向转入理论物理研究。从此,他踏上了成为物理学界一代杰出理论大师之路。杨振宁遇到挫折后,冷静对待,在失败中看到其中孕
育着成功的可能性,使自己重树信心。把主攻方向转入理论物理研究,成为物理学界一代杰出的理论大师。
(2)自我疏导——不过于自责,善于自我排解,使情绪得到合理发泄、调节和控制。
(3)请求帮助——主动把失败的痛苦向亲人、好友、老师、同学倾诉,这是解开心理疙瘩、消除积郁、克服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
(4)心理换位——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从而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思想,这将有利于我们多角度看待、分析问题。
(5)精神升华——奋发图强去取得学习、工作和事业上的成功,将痛苦、烦恼、忧愁等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这是应对挫折最积极的态度。
十三岁的佳佳最近上课时经常走神,成绩也退步了,因为最疼爱佳佳的妈妈去世了,她心里很难受很忧郁,上课时被老师批评
觉得很委屈,于是就向自己最好的朋友天天倾诉,后来天天就陪她到河边散步,一起唱歌,佳佳躺在沙滩上,想象着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那天晚上回到家,佳佳写日记把这些感受全记下来,心情好多了。第二天,她冷静多了,想到妈妈对自己的期望,决心好好学习,于是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让他
们多提醒和帮助他,同时自己也不断地激励自己,对自己说:“我很坚强”“我一定能行”。
这样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了优异的成就,性格也开朗多了。
佳佳应对挫折的方法有:请求帮助、精神升华。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说:“力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上。”面临挫折和逆境的同学,愿你从巴尔扎克的话语中,找到战胜困难的力量和勇气。
人生的路途,遥远漫长,有时崎岖难行,有时平坦宽敞。有时风雨连天,有时花香遍地,有时欢乐,有时忧愁。抱着信心,纵
使曲折幽径,万丈雄心谁能阻?怀着希望,我们应该相信,不论风雨多大,乌云多密,它们终归会过去,曾经被它们遮住的阳光,依旧灿烂。让我们做勇敢的水手
吧!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
磨砺意志
1、意志是人的重要心理品质
(1)意志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意志品质有优劣、强弱之分,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它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2)为什么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在艰难条件下,甚至在逆境中取得优异成绩;而意志薄弱者,会在挫折和失败面前退缩,成不了大事。

当洪战辉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
生活让他过早的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仍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在大学,学校为他组织过两次捐款但他坚决不要,他又把妹妹接到了身边,他谢绝了众多的社会捐助,还利用打工的钱资助了
更困难的人。不接受捐款,是因为他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劣势的
现状才是最重要的!我现在已经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处于艰难中而又无力挣扎出来的人们!!他们才是我们现在需要帮助的!人最可怕的不
是没钱,而是缺精神,缺坚强的意志。我认为苦难不是好事儿,别人真正欣赏的不是你的苦难,而是你的奋斗。2005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成为
时代的偶像。
(3)我们每个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都难免遭遇挫折和逆境。从小培养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克服弱点、成就人生。
2、磨砺坚强意志
(1)怎样才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呢?
①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锻炼意志也不例外,要给自己明确提出锻炼任务。如可以针对自己在意志品质方面较为薄弱的地方,拟订在一个时期内加以改进的计划,并定期检查进展情况,把计划规定的目标和任务,一步步地加以实现和完成。
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磨砺意志,要向自己挑战,向自己的坏毛病、坏习惯开刀。
比如,你爱睡懒觉,那就强迫自己每天读一小时的书,不读完就不睡觉;你贪玩,那就要求自己每天复习功课和完成作业后才去玩……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也锻炼了意志品质。
③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我们在完成一些生活或学习任务时,往往会遇到各种诱惑和影响。
如网络游戏、电视节目、精彩比赛、同伴相邀等,都可能分散你的注意力,是你偏离原定目标。只有提高自制力,抗拒诱惑,坚定地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才能使自己的意志得到磨炼。
④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善始容易,善终难。”意志力的锻炼,特别需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多年如一日,专心致志,坚韧不拔的人。
有的同学做事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容易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有的同学对短期目标尚能坚持,对长期的目标就难以坚持到底。那么,就要想办法采取措施提醒自己。如为自己写座右铭,请父母、同学监督,当自己松懈、违规时,主动接受“惩罚”等。
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
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
是135岁的人了。他一生中的发明有1100项之多,其中最大贡献是发明留声机和自动电报机,实验并改进了白炽灯和电话。当别人问爱迪生成功原因时,他
说:“有些人以为我有什么天才,这是不正确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的成功是多年如一日,专心致志,坚韧不拔的结果。
自立自强
1、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立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长大后要离开父母的呵护,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
(2)自强就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动物学家发现,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
对这些差异,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于是,他们在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然后分别把它们送到对岸。一年后,送到西岸的羚
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3只……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其中的原因。
原来,东岸还生活着一群狼。面对这样的生存挑战,东岸的羚羊必须使自己强健起来。所以东岸的羚羊要比西岸的羚羊繁殖能力强、奔跑速度快。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苟安者弱,拼搏者强;自强者昌,自弃者亡。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
(3)古往今来,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
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面对困难,乐观向上,遭遇灾难,坚强勇敢;才能志存高远,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著追求。自强不息是人生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
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中屡遭磨难,尤其是耳聋对他的打击最为惨重,这打击曾使他痛苦得关在房子里不愿
与人见面。但是,不甘就此退出乐坛的强烈信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并且发出了“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坚强吼声,并创作出气势雄伟,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具有很多的优秀品质,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
落泪时,我就会想起贝多芬的身影,那顽强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时时刻刻做到:不管做什么事,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像他一样坚持不懈,自强不
息,扼住命运的咽喉。
(4)自强不息的精神,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文明得以绵延千载、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人侵。但是,它们都没有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意志
和信心。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
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特别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008感动中国特别奖:中国人。全体中国人在抗击雪灾、地震等灾难面前,自强不息;在奥运与神七的欢乐面前,检阅了中国人的自强不息!胡锦涛总书记: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2、学会自立
你是一个事事处处依赖他人的人吗?你的生活是否依赖老师督促?你是否极少独立思考,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提出自己的主张?如果是这样,说明你欠缺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这就要引起注意了。
(1)学会自立精神和自强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在生活中有意识逐步培养。
(2)如何学会自立呢?
①克服依赖心理。
如果一个人处处依赖他人,总是要靠别人来约束,就不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会有自己独立的行动。如何克服依赖心理呢?
首先,要培养自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处理好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其次,要发现自己的才能,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最后,要多向榜样学习,有意识地与独
立性较强的同学交往,学习他们如何待人处事。
②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例如,管理好父母给自己的零花钱,计划好自己的正常消费,为将来独立理财奠定基础;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遇到问题时
能提出自己的主张;科学支配时间,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学习更多的知识;学会自主决策,该自己作出决定的事,就大胆决定;学会基本的生活技
能,有意识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生活的细节中学会自立,从一个等待别人关照的人,转变成为能对别人有所奉献的人。
3、培养自强精神
(1)自强精神的培养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作出努力。
(2)怎样培养自强精神?
①志存高远。
“志”是人生的目标、志向,对人生有着指导作用。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就使我们的生命之舟有了航行的目标,帮助我们避免
在生活的海洋里迷失方向,也给予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和自信;使我们能够体验起航时的昂扬激情、拼搏中的无所畏惧和到达彼岸时的自豪与充实。树立远大的志
向,能激励我们去奋斗、去拼搏,去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1911年年底,年少的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
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
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校长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你们为什么读书?”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校长走下讲台,指着一名同学说:
“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校长又问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学生他很认真地回答说:
“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站起身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得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校长非常高兴。他对大家
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学习他,树立远大的志向,并去奋斗,去拼搏,去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使自己成为
一个高尚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②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勇敢面对困难,往往就是克服困难的第一步。
要像张海迪、贝多芬等人那样,勇于地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③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良好的天赋、适宜的环境,具有顽强的意志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坚持和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志向,必须不断地磨炼自己。只要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为既定的目标而奋斗,就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二、重难点知识解析
1、关于挫折问题,我们既不陌生,也不难学习。关键是要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树立起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找到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我们就能主动、积极地迎战各种挫折:
(1)要战胜挫折,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就不会轻易的屈服于各种挫折,而是以顽强毅力战胜挫折,不断前进。
(2)要正确地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遭遇挫折时,首先要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各种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挫折的有效办法。
(3)要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造,是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有效方法。
(4)要会自我疏导: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就能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
2、为什么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能不断战胜困难。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只使用了自身能力的3%,还有97%的潜能未被开发出来。但是,当人们碰
到困难的时候,总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就不努力进取了。而意志坚强的人,由于他们不屈服于失败,有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拼搏精
神,顽强地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系列的行动,正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发着自身的潜能,也就是去激发那97%的潜能。所以,大脑生理学家认为,“越是在困
境中,大脑越能得到磨练,潜能越能得到开发,成功率越高。”
由此可见,坚强的意志品质能激发人们开拓进取,战胜困难,作出成绩。
3、什么是坚强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这是本单元的难点。
自觉性,是指个人对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楚、深刻的认识,并受正确的信念和世界观支配,能坚持原则,使行动达到既定目的。
果断性,是善于辨明是非真伪,善于抓住时机,善于应付复杂情境,迅速而合理地处理矛盾和挫折的能力。
自制力,是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自制力强的人既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支配自己的行动,忍受肌体的疲劳和创伤,也能抵御内外诱因的诱惑和干扰。
坚韧性,指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品质。坚韧性表现为坚持性和顽强性。
- 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