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高考第一轮 生物
单元训练题三 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B.细胞中如果催化反应的酶是蛋白质,则需要更新;如果催化反应的酶是RNA,则不需要更新

C.在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以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也可以用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

D.酶一定是在活细胞中产生的,但有的是在细胞内起作用,有的则在细胞外起作用

2、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包装袋上印有以下资料(见下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文本框: 成分  蛋白酶       0.2%       清洁剂     15%  用法  ?洗涤前将衣物浸于溶有洗衣粉的水中数小时  ?使用温水效果最佳  ?切勿用60℃以上的水

A.洗衣粉中蛋白酶能分解衣服中的污垢所含的蛋白质,使之洗去

B.在60℃以上的水中,蛋白酶会失去活性

C.该蛋白酶能水解各种蛋白质

D.酶本身无毒,含量少,与含磷洗衣粉相比对环境污染较轻

3、下图表示水稻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催化效率的部分曲线,下表表示人体胃、小肠中消化液的成分、pH及部分酶的最适pH。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器官

消化液名称

pH

消化液成分

胃液

1~2

胃酸(HCl)、胃蛋白酶(最适pH为1.8左右)

小肠

胰液、胆汁、肠液

7~8

碳酸氢钠、胆盐、多种消化酶(最适Ph为8.0左右)

A.水稻淀粉酶在30℃时催化效率较高,因此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0℃

B.水稻淀粉酶在a点与b点的空间结构不同

C.胃酸会随着胃液进入小肠,故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仍能长时间催化蛋白质的分解

D.胃酸的进入改变了小肠中的pH,因此小肠中的消化酶将失去活性

4、下列生命现象中不伴有ATP消耗的是( )

A.神经冲动的传导

B.含羞草受到刺激小叶合拢

C.葡萄糖在小肠中被吸收

D.根尖生长点细胞有丝分裂

5、在绵羊细胞里,当ATP浓度过高时,下列反应向何方进行( )

A.向右进行             B.向左进行

C.不发生反应            D.无法判断

6、下列关于人体健康与营养物质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是食物种类过于单一

B.脂肪肝的形成与脂肪摄入多少无关

C.低血糖早期症状可通过及时补充糖含量多的食物来缓解

D.大病初愈者适宜进食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7、某种食物中四种氨基酸的含量和人体蛋白质中这种氨基酸的平均含量如下表所示。进食该食物后,能使这四种氨基酸在人体内均得到充分合理利用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

氨基酸

丝氨酸

组氨酸

酪氨酸

甘氨酸

食物中/g

0.01

0.10

0.05

0.20

人体蛋白质中/g

0.1

0.1

0.13

0.04

A.呼吸作用             B.转氨基作用

C.脱氨基作用            D.氧化作用

8、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C6H12O6→丙酮酸;②丙酮酸+H2O→[H];③[H]+O2→H2O,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

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

C.第①②阶段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D.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不同

9、下图表示发生于某种细胞内的反应程序。①~⑥代表不同的氨基酸,V~Z代表不同的酶。所有氨基酸对生命都是重要的。原始种的细菌只需要从环境摄取氨基酸①便可存活,而此细菌的变异种只有在培养基中提供氨基酸①②⑤才能生存。变异种细菌细胞内不存在的酶是( )

A.V、W               B.W、Y

C.Y、Z               D.V、Z

10、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机体代谢及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多余的糖可以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而多余的氨基酸可以贮存

B.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强度受糖类氧化分解强度的制约

C.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直接控制,与血糖浓度无关

D.胰岛血糖素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11、下图表示各种哺乳动物代谢速率与体形大小的关系。据图分析,结论错误的是( )

A.鼠和兔比马和象每克体重消耗的能量多

B.狗比兔单位体积释放的热量要多

C.图中所有动物都能通过辐射散热

D.在缺乏食物时,大型动物比小型动物存活时间长

12、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

①贮存种子     ②果蔬保鲜     ③中耕松土

④水稻的翻晒田   ⑤合理密植     ⑥糖渍、盐渍食品

⑦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       ⑧间作、套种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⑦

C.②③④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3、人们采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若每吨玉米可转化为m吨葡萄糖,现要生产46t酒精,理论上需要玉米(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

A.               B.

C.               D.90mt

14、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B.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C.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D.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15、下图表示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甲是恒温动物       ②乙是恒温动物

③甲是变温动物       ④乙是变温动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①和④过程中的[H]产生的场所依次是( )

A.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C.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D.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17、现有两瓶密封的罐头已过保质期,甲瓶瓶盖鼓起,乙瓶外观无变化,打开后发现两瓶罐头都已变质。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有CO2和乳酸

②甲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有酒精和CO2

③甲罐头变质是被异养需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CO2和H2O

④乙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是乳酸

⑤乙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是酒精

A.①④               B.③⑤

C.②⑤               D.②④

18、一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炼,从他的大腿肌细胞中检测到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下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 )

A.O2、CO2、乳酸           B.乳酸、CO2、O2

C.CO2、O2、乳酸           D.CO2、乳酸、O2

1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癌细胞一般能不断合成蛋白质和产生中心粒

B.生物的卵细胞虽然分化程度很高,但仍然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C.硝化细菌既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D.人体骨骼细胞能合成多糖,也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CO2

20、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如果向培养酵母菌的葡萄糖悬浊液中通入空气,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变是( )

①乙醇的产量增加       ②乙醇的产量降低

③葡萄糖消耗下降       ④葡萄糖消耗明显增加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1、下列对于下图所示各曲线所表示的生物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B.乙图可表示光合作用中矿质元素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C.丙图可表示呼吸作用中氧气浓度与二氧化碳生成量的关系

D.丁图可表示细胞中氧气浓度与ATP生成量的关系

22、下图所示的模拟实验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不产生气泡,乙产生气泡

B.甲产生气泡,乙不产生气泡

C.甲和乙都产生气泡,气泡成分不同

D.甲和乙都产生气泡,气泡成分相同

23、已知下列单细胞生物,它们都具有细胞壁,但没有核膜和核仁,在研究它们生活所需条件的实验中,得出下面的结果(“√”表示需要)。这三种生物依次是( )

生物

必需的生活条件

CO2

葡萄糖

A

   

B

   

   

C

 

 

A.衣藻、乳酸菌、变形虫

B.衣藻、酵母菌、变形虫

C.蓝藻、酵母菌、硝化细菌

D.蓝藻、乳酸菌、硝化细菌

24、人在受伤时,若伤口较深则伤口深处的破伤风杆菌在密闭环境中将大量繁殖而导致受伤者患破伤风病,若伤口较浅则伤口处的破伤风杆菌暴露在空气中无法大量繁殖,伤者一般不会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你认为下列哪组生物与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相同( )

A.蘑菇和根瘤菌           B.蛔虫和乳酸菌

C.硝化细菌和酵母菌         D.菠菜和雪松

25、济南植物园中有一个用透明玻璃围成的热带植物馆。该馆内除了生长着一些热带植物外,还有少量的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小动物。若在馆内释放一定量的用18O标记的氧气,若干天后含有18O的有机物的存在情况是( )

A.只在植物体内           B.动植物体内均有

C.只在动物体内           D.动植物体内均无

26、下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2产生的影响,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A.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2较多,这些CO2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B.由A到B,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C.由B到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氧充足时有氧呼吸加强,CO2释放量增多

D.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A点所对应的浓度,因为此时氧气浓度很低

2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下述三个实验:①用蛋白质饲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和正常的狗,发现患病的狗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正常的狗体重增加。②用谷类食物饲养北京鸭,能迅速育肥。③用肥肉喂养狗一段时间,其体内血糖含量基本稳定。上述实验能证明的物质转化关系图解是( )

28、在一般情况下,蛋白质、糖类、脂类占细胞鲜重的比例依次为7%~10%、1%~1.5%、1%~2%,其热量依次是17.15 kJ/g、17.15 kJ/g、38.91 kJ/g,由此可以得出三者在细胞中的能量代谢方面的结论是( )

A.脂肪是主要能源物质

B.蛋白质是主要能源物质

C.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

D.三者都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29、一个糖尿病患者和一个正常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然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以下曲线,据下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分别代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

B.a在1h~2h血糖下降,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加

C.b在1h~2h血糖处于高处,蛋白质和脂肪合成增加

D.b在2h后下降是由于葡萄糖随尿排出体外

30、如下图所示是未完成的实验装置,请利用A、B、C三支试管,新鲜叶片和必要的辅助材料,设计一个证明光合作用吸收CO2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实验,并预计实验结果,下列做法不适合的有( )

A.当A管用于证明光合作用吸收CO2实验时,需放入叶片,指示剂呈蓝色

B.当B管用于证明呼吸作用释放CO2实验时,只需放入叶片,叶片不需要做其他任何处理,指示剂呈黄色

C.C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指示剂呈绿色

D.用几层纱布包上照光的D管,实验结果表明指示剂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其原因是光合作用吸收的CO2的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的量相等

[提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共55分。)

31、(10分)使小鼠吸收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氨基酸,随即测定血浆中被标记的氨基酸量,10d后测定血浆中出现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变化,如下图甲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定时测定某人空腹血糖、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的情况,如下图乙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1)据图甲可知,氨基酸被利用的途径之一是_______________。小鼠血浆蛋白质总量保持动态平衡,更新50%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天。

  (2)据图乙可知,

  ①此人血浆中_______________含量相对稳定,_______________含量逐渐增多。若此人空腹血糖约为140mg/dL,临床上称为_______________,此变化趋势反映了体内储藏的_______________消耗增多,细胞对糖的利用量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此人这种状态持续发展,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也会_______________,定时检测尿液中_______________含量也可以说明这种变化。建议此人摄人营养时适当增加_______________。

[解答]

32、(10分)下图是氮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的转化示意图。

  (1)大气中的氮主要经过_______________作用还原为NH3,然后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NH3也可经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硝酸盐后被植物吸收。在_______________情况下,硝酸盐可被一些细菌最终转化为氮气,返回大气中。

  (2)动物摄取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进入细胞后有3个代谢途径,图中①是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

  (3)若图中的氨基酸是丙氨酸,则图中B是_________________。若图中的氨基酸是谷氨酸,A是丙氨酸,则②过程接受氨基的糖代射中间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图中的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则称为________________。

  (4)氨返回土壤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图中⑦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图中C)进入土壤;二是植物和动物遗体中的含氮物质被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_形成氨而进入土壤。

[解答]

33、(8分)下图是一组实验装置图,小球藻繁殖很迅速。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一定时间后,观察最初阶段的变化。

  (1)装置(1)的B瓶中小球藻繁殖速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因为A瓶中的________________。

  (2)装置(2)的C瓶中小球藻繁殖速度________,其原因是D瓶中____________。

  (3)写出A锥形瓶中的生理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打开A瓶瓶塞,那么这时A瓶中进行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A瓶中酵母菌在第(4)问的这种条件下,和D瓶中乳酸菌同样分解1mol葡萄糖,释放的能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kJ和________________kJ。

[解答]

34、(11分)下图表示人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部分代谢途径,图中A、B、C、D、E、F、G表示物质,①、②、③、④表示过程。

  (1)脂肪消化后的产物,大部分先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________________。

  (2)物质E是_____________,物质F是____________,物质G是_____________。

  (3)在过程①、②、③、④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需要消耗能量的是_______________,需要消耗氧气的是_______________。

  (4)物质B从小肠肠腔中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到进入组织细胞,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层细胞膜。

  (5)在消化道中,淀粉变为物质B,需经过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肠淀粉酶和_______________酶的催化分解。

  (6)肌糖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

  (7)人体中氨基酸的主要来源途径有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分解、糖类等物质的转变和_______________。

[解答]

35、(6分)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氨基丁酸和1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mol/L,并在最适温度、最适pH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甲和乙。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

  (2)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酶的浓度增加50%或降低压反应温度10℃,请在图甲中分别画出理想条件下C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3”标注温度降低后的变化曲线),并分别说明原因。

  (3)重金属离子能与谷氨酸脱羧酶按比例牢固结合,不可解离,迅速使酶失活。在反应物浓度过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后,请在图乙中画出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4”标注),并说明其原因。

[解答]

36、(5分)将动物的肝细胞研磨并除去ATP后,分别被放入3只标号为I、Ⅱ、Ⅲ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和处理如下图a所示。将实验用的3只锥形瓶的瓶口密封后,放入20℃水浴锅中,1h后的结果如图b所示。

  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1)实验中可以看到的明显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推断Ⅲ号锥形瓶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该实验的全部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

37、(5分)下图代表阳生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

  (1)图中I、Ⅱ两种结构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I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______________,Ⅱ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C18O2作为该细胞某一生理作用的原料,则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图中含有18O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途径。(用图中符号表示)

   (3)在呼吸作用过程中,C6H12O6分解为CO2时产生[H],产生[H]的场所为___________(用图中符号表示)。[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