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近几十年来,在长江流域发现了不少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的考古遗址。于是,有人借用一个老词儿,称中国的上古历史是又一个“两河文明”。
中国的“两河”,比原来常说的“两河”,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要长得多,两岸也辽阔得多。中国的“两河文明”需另一种说法。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在历史上是苏荚尔等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两河合力浇灌,养育出灿烂成就。两条河流在人文发展上有明显的“一体化”特点。
中国的黄河、长江,在养育早期文明方面,很难说“一体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不同,是两大类各自成长的原始文化,互不统属。即使到了铜器时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人文关系也不是那么清楚。最早何时共尊一个王权,还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不过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
在中国早期国家阶段,所知力量最大的王权,即夏朝和商朝,都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夏王权势力是否曾到达长江流域,历史学家对此多抱怀疑态度。商朝的势力到长江流域,本来也是否定的人多,赞成的人少,但是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提供了一些有利于赞成派的观点,问题开始变得有趣。
首先是1974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现,各种铜器、陶器的风格与郑州商朝都城遗址的文物风格相同。根据这些实物证据推测,很可能是黄河流域商朝的一支贵族率人来到这里筑城定居。如果这位贵族不是偶然来到这里,而是履行商王的一项部署,那么我们可以说黄河流域商朝的王权到了长江。
不过,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政治意义,必须有更实际的经济、军事或信仰的说明,才站得住。无端的领地扩张在商代是不应存在的。在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犹如惊人重笔勾勒出长江流域的铜器文明,最有名的当属江西新干大洋洲、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在考虑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战略意义时,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在长江中游的发现尤其值得注意,它可能提示着北方早期王权觊觎长江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不成商朝,商王朝对于铜矿资源的控制一定不吝代价。所以一些考古学家推测,盘龙城商朝据点与控制长江中游的铜矿可能有关系。经济的需求(铜矿)导致政治行为(诸侯据点),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在史实上也很有可能,也许黄河与长江的政治结合就是这样开始的。
1、联系全文,下列对“另一种说法”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在人文发展史早期“一体化”的特点不明显。
B.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文化上互相传承,政治上共尊一个王权。
C.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一体化”过程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
D.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合力浇灌,共同养育出灿烂的文化成就。
2、下列是对“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中国两河流域辽阔宽广。
B.中国两河之间相距遥远。
C.黄河流域的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各自成长,各成体系。
D.统一不仅要有政治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有经济上的需求。
3、下列可作为两河“共尊一个王权”的最重要论据的一项是(4分)( )
A.商王朝曾派人到盘龙城筑城建立据点。
B.在湖北黄陂发现的盘龙城据点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C.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
D.长江中游地区发现了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中国的“两河”要比西亚的“两河”长大、广阔得多,因此,中国的“两河文明”要比西亚的“两河文明”灿烂得多,伟大得多。
B.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心受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自成体系,互不传承,可见,中国的古代文化没有出现过“一体化”。
C.到目前为止,在长江流域只发现了商朝据点遗址和一批商周时期的铜矿遗址,这说明北方王朝对长江流域的控制不会早于商代。
D.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就不成商朝。四川广汉三星堆铜器文明遗址的发现,说明商朝的政治势力已经控制了四川广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现代西方美学,一反过去传统的哲学方法,而走向心理学美学与科学美学。心理学美学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审美心理,偏重于主体;科学美学则用科学方法分析审美对象的结构与功能,偏重于客体。但不管哪种方法,他们都认为对关的本质(美的定义)问题作无穷无尽的哲学上的思辨性探讨,没有什么意义。瑞恰兹在《意义的意义》一书中,考察了十六种传统关学对于美所作的哲学思考,他认为除了证明关的多义性和歧义性之外,再没有什么了,因而认为传统美学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应当抛弃。他采取了语言分析的方法,从美这个词的具体运用中,来探讨关的意义。这样,美就不再是一个玄学的幻影,而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词。
现代西方美学这一股否定美的浪潮,无疑有其时代的背景和世界性的影响。它使本来属于哲学范围的美学,向着科学靠近了一步。对于这一发展的倾向,哈·奥斯本曾经这样加以评价:
它那审慎、实证、分析的作风标志着一种更为严密的研究趋势;它不愿作总的概括,却更为重视各门艺术如音乐、绘画、诗、戏剧等的独特个性。它把兴趣集中在对各门艺术批评所用的概念结构上,分别从逻辑上加以澄清;并把所用的不同的评价标准弄清楚。与此相对照,建立一致性的东西,不是被视为不成熟的,就是被视为是危险的蒙昧主义。这种深入的研究,对于阐明一些特殊的问题,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在分辨真假的争论中,也取得了某些进展。但是,从整个领域来看,它除了分解的方法外,在结论上并没有取得与之相称的结果。
美学问题不仅是一个细节的分析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整个人类感情价值的问题。对于感情价值,单靠语义和结构的分析,单靠信息和符号,单靠解剖刀,是无济于事的。它归根到底,要在科学的心理学方法之上,诉之于哲学的玄想和沉思,诉之于人类的心灵。人类的心灵,包括已知和未知、局部和整体、现在和未来。科学所面对的,是已知、局部和现在的部分;哲学所面对的,则主要是未知、整体和未来的部分。人类的感情世界,其中主要是
美和艺术的世界,是人类心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抛弃对于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探讨,这是不可能的相关。
5、对第一段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用语言分析的方法研究美学就会发现,美并非高不可攀,美是通俗易懂的。
B.科学美学侧重研究审美实体,即对审美对象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科学分析。
C.心理美学研究人的审美心理,侧重于对审美对象主体及内容的研究。
D.现代西方美学认为,传统美学的哲学思考没有意义,方法也不科学。
6、对第二段加线词语“否定美”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否定玄妙高雅的美,崇尚通俗自然的美。
B.否定用哲学方法研究美,主张用科学方法研究美。
C.否定传统美学提倡的美,崇尚富于科学精神的美。
D.否定思辨性的哲学美,主张语言美的形象美。
7、对哈·奥斯本的评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西方美学注重实证分析,其作用是审慎,研究比以往更加严密。
B.现代西方美学重论审美对象的个性,并对各门类艺术批评分别加以澄清。
C.现代西方美学反对研究的笼统与模糊,拒绝对各门艺术作出概括性论断。
D.现代西方美学对艺术美一致性的研究是深人的,并在某些方向作出了贡献。
8、下列依据本文信息作出的分析或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西方美学强调了人类审美情感的一个侧面,其产生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对美学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B.心理学美学与科学美学在反传统的层面上态度相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大体相同,但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C.作者同意哈·奥斯本对现代西方美学的评价,引用他的话,即表明己意,又为下文推出自己的结论作了铺垫。
D.美和艺术的世界是人类心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哲学才能解决人类心灵中未知、整体和未来的问题,所以只能用哲学的方法研究美的本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基因密码与生命预测
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震撼力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拒绝承认的态度。直到20世纪70年代,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基因”二字才被写进了科教书。现在基因已经被世界各国接受,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
为什么人对“基因”二字如此敏感,如此谨慎?除了其他原因之外,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染上“迷信”之嫌。在传统的观念里,生命不可预测。我们回想一下古代的相学和命理学就不难发现,相学和命理学是通过人的手纹、相貌及生辰八字来破译生命的奥秘和隐私。但由于手段落后,水平低劣,加之其他原因,很难给出准确的表述。
而基因的发现,是现代科学第一次向人类宣告了生命预测的可能性。据说用不了多久,如果法律允许,每个人都可以拿到一张自己的基因组图,这张图记录着一个生命的奥秘和隐私。假如是一个孩子,凭借这张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将来是什么性格,是不是色盲,会长多高,会不会秃顶,是胖是瘦,什么时候会患什么病,什么时候死亡,也就是说,基本可以知道这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基因是表现其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如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定一个物种之所以是这个物种,是由它的遗传信息决定的。一个人会自杀,是因为他生命体内有自杀基因。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精神健康学家乔纳森·堤文博士和戴维·纳特教授找到了一种自杀的基因。并认为它能导致某些人发生自杀的行为。
目前,科学家还不能定量测算出有“自杀基因”者就存在自杀的必然性。有“自杀基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自杀,但自杀者一定带有“自杀基因”。一个人是否长寿,也和基因有极大关系。法国科学家就发现了长寿基因。他们研究了三万名长寿人,发现不少研究对象体内均带有两种基因的特定变体。这两种基因能帮助他们对抗致命的老年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老年性痴呆症。这个研究组的负责人科恩博士说,带有这两种特定基因的人,颐享天年的机会比普通人高两倍。离婚问题也不完全是感情问题,还有基因在作怪。这是英国科学家最近对3500名已婚者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离婚因子先天就有。主持这项研究的维克多·约金博士发现;离婚原因的一大半取决于配偶的性格,而女人的性格比男人更有决定因素。他们发现,父母离婚的孩子结婚后,离婚的危险要比常人高出十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遗传基因在作怪。
人的一切外观和行为都是基因的外在表现。声音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正像每个人的长相、指纹不尽相同一样,即使孪生子,也是如此。人的声纹如同指纹一样,是长期稳定的密码。任何模仿者都不能逼真模仿他人的全部音色和其他要素。破译了基因也就破译了人的声纹。验声研究还表明嗓音和个人特征有密切关系,如身高体壮的大汉和瘦弱者的嗓音就有很大差别。此外,根据一个人的语音特征,就可以推断出他的身高、体型、年龄、长期居住地以及受过何种教育从事何种职业等一系列内涵,因为声音语言负载着人体基因信息。
知道了上述一切,就会明白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生命预测不再是神话,可以说破译了生命基因也就破译了生命的全过程。
9、“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震撼力了”,能表明这样说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4分)( )
A.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拒绝承认的态度,经过科学家的努力,直到20世纪70年代,“基因”才得以承认。
B.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基因因此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C.通过人的手纹、相貌及生辰八字来破译生命的奥秘和隐私的古代的相学和命理学,很难揭示出生命的奥秘。
D.基因的发现,使人类对生命的预测成为可能,一个人还可能拿到一张记录着自己生命的奥秘和隐私的基因组图。
10、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和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4分)( )
A.一个孩子如果有了一张基因组图,凭借这张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什么时候会患什么病,什么时候死亡,这主要是从孩子的生理发展方面说的。
B.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由基因的遗传信息决定的,因为基因是表现其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而这些基因是有差异的。
C.虽然科学家还不能定量测算出有“自杀基因”者就存在自杀的必然性,但自杀者一定带有“自杀基因”,它能导致有自杀动机的人发生自杀的行为。
D.如果一个人体内带有能帮助他们对抗致命的老年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老年性痴呆症的两种基因的特定变体,那么这个人就可能是一个长寿者。
1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 )
A.孪生兄弟在长相方面是极其相似的,以至我们常常难以分辨。但是他们绝不可能完全相同,因为他们的基因信息是各自不同的,具有独特性。
B.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们离婚的原因完全是他们已离婚的父母的遗传基因在作怪。如果母亲先天就有离婚的遗传因子的话,其子女婚后离婚率就更高。
C.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声纹,这个独特的声纹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密码,任何模仿者都不能逼真模仿他人的全部音色而只能做到相似他人的音色。
D.破译了生命基因也就破译了生命的全过程,这是因为基因记录了一个生命的奥秘和隐私。它是表现生命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决定生命的个体差异性。
12、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4分)( )
A.如果说表述准确的话,古代通过人的手纹、相貌及生辰八字来破译生命的奥秘和隐私的相学和命理学也是可以准确预测生命的。
B.法律不允许每个人都可以拿到一张自己的基因组图,可能是因为一个人如果知道了自己生命的奥秘,会引发相关的个人或社会问题。
C.根据某人的语音特征,就可以推断出某人的身高、体型、年龄等内涵,这一研究成果很有可能运用于需要辨别人的身份的工作领域。
D.随着人类基因组的基本信息的破译和公布,如何防止生命科学新突破被误用和滥用,将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冥王星的“悲剧”
经过长达一周的争论,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投票表决做出最终决定,取消冥王星的行星资格,从而使太阳系行星的数量将由九颗减为八颗。
事实上,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自发现之日起地位就备受争议。多年来,相当一部分天文学家就对冥王星被划分为行星感到不满。他们觉得,冥王星体积小,更倾向于椭圆形,轨道倾斜,与传统的八大行星有所不同。于是他们就发起了给冥王星降级的活动,并成功地在布拉格举行的这次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通过了把冥王星降为“矮行星”的决议。1930年,洛厄尔天文观测台宣布观测到冥王星,他们称该行星的体积比地球大数倍。随着现代天文观测仪器的不断升级,新的观测显示,冥王星实际上是一块比月球小的岩石。等这个错误被纠正时,冥王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小孩子们都知道它是第九大行星,被人们叫了几十年了。2005年7月,天文学家布朗宣布发现了一颗新的太阳系天体——“齐娜”,并初步认定这个天体的直径大于冥王星。并宣布它有资格成为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从此,有关冥王星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布朗的发现使天文学家注意到原有行星概念的漏洞,促成此次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修改了行星的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而冥王星椭圆形的轨道同海王星轨道交迭,显然不符合这一定义。根据这一新的定义,太阳系只剩下八颗“经典”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的发现日期都早于1900年。
冥王星和一些类似的星体被重新归类为“矮行星”,类似于此前的称谓“小行星”。2006年9月7日,冥王星正式被国际小行星中心(MPC)授予134340小行星编号。
行星家族的“缩编”绝不意味着人类失去了什么,恰恰相反的是,它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无尽探索又获新知,对真理的不竭探寻又获进展。天文学是个很特殊的学科,它是随着人类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不断修改的学科。这次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正是给广大公众认识到了这一点。宇宙空间无比广大,人类的认识现在还是非常渺小,随着未来的发展,天文学需要修改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所以说,天文学教科书时刻在改写,这就是人类的进步。
13、2006年,冥王星被取消了太阳系行星的资格,下列属于其根本原因的一项是(4分)( )
A.冥王星自成为第九大行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许多天文学家就发起了给冥王星降级的活动。
B.比冥王星直径大的天体“齐娜”的发现,使得有关冥王星在太阳系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
C.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此次会议上修改了行星的定义,而冥王星的一些条件不符合这一定义。
D.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的结果显示,赞成取消冥王星太阳系行星的资格的人占了上风。
14、下列对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关于新的行星定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天体必须围绕太阳运转。
B.天体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必须是圆形。
C.天体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且天体是呈圆球状。
D.天体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 )
A.关于冥王星行星资格的问题,天文学家争论时间很长,并且很激烈。
B.冥王星能够成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是因为它的发现者错误估计了它的体积。
C.冥王星于1930年被发现,而其他八颗经典行星发现的日期都早于1900年,这也是它被取消资格的原因之一。
D.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家族之外,体现了人类纠正错误的勇气,是人类天文学的进步。
16、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如果冥王星不被取消行星的资格,那么不仅“齐娜”,而且比冥王星体积大的月球都应成为太阳系的行星。
B.天体的形状如果不是规则的圆球状,就说明天体的质量太小导致自身引力太小。
C.天文学教科书时刻在改写,但它改写的速度永远落后于天文学的探索和发现。
D.太阳系行星家族由九个减为八个,意味着随着天文探索的深入,这一数字不一定是最终的数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雨燕号”太空探黑洞
有史以来移动最为迅速的太空科学观测卫星2004年11月20日进入轨道,将对宇宙中剧烈的天体爆炸进行观测。天文学家们相信,这些天体爆炸是黑洞形成时所发出的尖叫。
这颗卫星是由美国航天局发射的,由于其旋转和瞄准速度都极为迅速,它被命名为“雨燕号”。“雨燕号”科学观测卫星耗资2.5亿美元,是由美国航天局、意大利和英国联合研制的,它将于2005年1月开始搜寻伽马射线的爆发,从而揭开有关这些爆发和黑洞的一些谜团。
伽马射线爆发是宇宙中最强烈的事件之一,其强度仅次于揭开宇宙序幕的“大爆炸”本身。伽马射线爆发一般只持续几秒钟,就像闪电一样突然产生,科学家们认为,这种爆发正是黑洞形成的标志。
天文学理论认为,巨大星球的塌陷和碰撞产生了黑洞——黑洞的密度极高,光线无法从中逃逸——由此带来的重力能发射出伽马射线。“雨燕号”一次能够对天空中1/6的部分进行扫描,因此能观测到伽马射线爆发。它将帮助科学家们更多地了解伽马射线爆发的性质、黑洞形成的过程,以及宇宙中究竟有多少黑洞等情况。
“雨燕号”科学观测卫星上有对伽马射线爆发极为敏感的仪器,一旦这些仪器捕捉到一次伽马射线爆发事件,“雨燕号”就会迅速地自动调节它所携带的另外两台望远镜,对伽马射线爆发后所发出的X射线、紫外线和可见光进行观测。“雨燕号”只需要一分钟就能旋转到观测位置,用天文学的标准来衡量,这相当于闪电的速度。“雨燕号”的快速反应得益于它的6个动力轮。普通科学卫星只有3个动力轮。速度是关键,因为一旦历时极为短暂的伽马射线爆发结束,便很难寻找它的余光,这些余光会在几个小时、有时是几个星期之内逐渐消失。
伽马射线爆发的消息及其确切位置会及时通过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任务控制中心传送给各地的天文学家,地面上的天文台便可瞄准目标进行观测,帮助对伽马射线爆发后的余光进行分析、科学家们指出,军事间谍卫星可能套澄“雨燕号”的速度更快,但在科学领域,“雨燕号”仍是反应速度最快的卫星。美国航天局的安·金尼说,对太空观测来说,15分钟的反应速度就“非常快”,而“雨燕号”“只需要一分钟”。哈勃太空望远镜需要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时间才能对准一个突然出现的观测目标。
经一两年的伽马射线爆发跟踪工作后,“雨燕号”还将跟踪其他突然出现的宇宙事件。
17、对“雨燕号”科学观测卫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雨燕号”科学观测卫星是由美国、意大利、英国联合研制的。
B.“雨燕号”科学观测卫星由于其旋转和瞄准速度都极为迅速而得名。
C.6个动力轮为“雨燕号”科学观测卫星快速反应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D.“雨燕号”科学观测卫星只用来观察伽马射线。
18、对伽马射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在黑洞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重力能释放出伽马射线。
B.伽马射线爆发后形成的余光几小时内或几个星期内逐渐消失。
C.伽马射线爆发时间较短,只能持续几秒钟。
D.观测、分析伽马射线,有助于揭开黑洞的一些谜团。
19、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雨燕号”科学观测卫星是有史以来移动最为迅速的太空卫星。
B.黑洞产生于巨大星球的塌陷和碰撞。
C.伽马射线爆发是黑洞形成的唯一标志。
D.“雨燕号”开始搜寻伽马射线爆发的工作已有一两年的时间了。
20、根据文中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伽马射线爆发强度仅次于宇宙大爆炸。
B.伽马射线爆发后所发出的X射线、紫外线和可见光是“雨燕号”携带的另外两台望远镜的观测对象。
C.“雨燕号”比有的军事间谍卫星反应速度慢,是因为科学实验不需要像军事观察那样过快的反映速度。
D.“雨燕号”除跟踪伽马射线外,还将跟踪其他突然出现的宇宙事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病菌”蔓延
7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个抗菌药物青霉素面市时,曾被誉为“细菌的克星”。但人类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这一胜利没多久,就发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的开发速度,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甚至担心:“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病菌,将把人类带回传染病肆虐的年代。”
超级病菌出现的根源在于人们在患病时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有两大害处:一是“锻炼敌人队伍”。现在,抗生素根本治不死一些“新生代”耐药病菌。1928年,抗生素的祖宗青霉素问世,一时所向披靡,如今是“廉颇老矣”。当今,抗生素的王牌万古霉素,也有了不怵它的新一代金黄色葡萄球菌。如今,美国每年要花20亿到40亿美元,对付耐药细菌。更令人震惊的是,竟出现了以抗生素为食的“超级病菌”。二是“破坏统一战线”。人体内住着许多有益的菌群,滥用抗生素,杀死了“自己人”,结果导致体内菌群失调,耐药细菌乘虚而入。有的造成伪膜性肠炎,死亡率高达20%,有的酿成凶险的败血症。
1961年,英国出现首例“超级病菌”MRSA,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据估计每年大约有10万人因为感染MRSA而入院治疗。其实,MRSA的毒性并不比普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强,但由于它对抗生素甲氧西林具有耐药性,使得治疗更为困难。近年来流行的MRSA变种是于1997年在纽约首先发现的,它由于有一种被称为PVI的毒性较强的毒素,病人感染后果会更严重。MRSA以前主要感染住院病人,几乎都是通过身体接触传播,通常那些年纪较大、病情较严重、皮肤有伤口或有管子通到体内(如导尿管)的人比较容易感染,但健康人很少会被感染。而新的变种似乎能够感染健康人,曾在美国出现多次小规模暴发。
归根结底,人们要扭转对抗生素的错误认识,抗生素不是万能的。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有原则:能用窄谱(抗菌范围不广泛的抗生素),不用广谱(抗茵范围广泛的抗生素);能用低级,不用高级;能用一种药,就不用多种药。病毒性感染不用抗生素,预防疾病也不要用抗生素。
(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4期)
21、下列对于“超级细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超级细菌基本等同于耐药细菌,也就是那些抗生素根本治不死的“新生代”病菌。
B.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的开发速度,必将把人类带回传染病肆虐的年代。
C.某些超级细菌不但不害怕抗生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怕万古霉素),甚至还可能以抗生素为食。
D.世界上首例“超级细菌”MRSA出现在英国,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
22、下列各项说法,不属于人类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的一项是(4分)( )
A.滥用抗生素,会使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原来所向披靡的抗生素现在在某些细菌面前失去效力。
B.滥用抗生素,致使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后,人类必须耗费更多的财力去研制开发新的药物来对付耐药细菌。
C.滥用抗生素,全使人类对抗生素产生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抗生素是万能的,从而过分依赖抗生素。
D.滥用抗生素,会杀死人体内居住的许多有益的菌群,结果导致体内菌群失调,耐药细菌乘虚而入。
2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 )
A.世界上第一个抗菌药物青霉素产生后,一时所向披靡,曾被誉为“细菌的克星”;可如今却是“廉颇老矣”,对细菌已经没有什么效果。
B.虽然MRSA的毒性并不比普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强,但对它的治疗显得更为困难,这是因为它对抗生素甲氧西林具有耐药性。
C.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对人体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有可能引发死亡率高达20%的伪膜性肠炎或凶险的败血症。
D.MRSA以前主要感染住院病人,而近年来流行的MRSA变种有一种被称为PVL的毒性较强的毒素,似乎能够感染健康人。
2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如果人类不改变对抗生素的错误认识,抗生素与耐药病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现状必然得不到改观,甚至还将陷入恶性循环。
B.青霉素从“细菌的克星”到“廉颇老矣”的变化,很可能是现在很多特效抗生素类药物将要面对的共同的尴尬命运。
C.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超级病菌”蔓延,为了避免出现这一局面,我们应该尽量少用甚至不用抗生素类药物。
D.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之一是能用窄谱就不用广谱,是因为窄谱抗生素比广谱抗生素的针对性更强,治疗效果更显著。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家人生活很贫困,一位富有的女士很想帮助他们。
一天,这家人的邻居去找那位富有的女士,劝她不要管他们,因为他们是在装穷。这个邻居说:“这家的孩子天天都能吃上美味的食物。”
当天中午,富有的女士去拜访那家人。她刚要叫门就听到屋里有人说话。一个小女孩说:“今天你要吃酱肉吗?”另一个女孩答道:“不,今天我想吃烤鸡。”听完这番话,女士敲了一下门,然后走了进去。她看到两个小女孩坐在桌前,而桌子上只有几片薄薄的干面包,两个冰凉的土豆和一罐水。
富有的女士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家人说,他们把这点可怜的食物想像成是各种各样的美食。一个小女孩说:“当你把面包当水果饼时,面包就会变得非常可口。”“如果把面包当成冰淇淋的话,它会更加美味。”另一个女孩说。
请认“快乐在你心中”为话题,写一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