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强化
一、一周知识概述
本周要讲的内容是《诉肺腑》和《宝玉挨打》。
 
诉肺腑 宝玉挨打
学习这两篇课文,要注意体会通过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写法,着重认识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及社会背景,分析在矛盾冲突中出场的各色人物形象。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诉肺腑
本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3):写史湘云、袭人等对薛宝钗、林黛玉的态度和看法。
第二部分(4~6):写贾宝玉、林黛玉二人诉肺腑。
文章结构如下图所示: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宝玉和黛玉最后一次试探的情景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
情节及其特点、作用:
小说围绕这几件日常生活小事展开:一是宝玉送麒麟给湘云,二是湘云送戒指给袭人,三是袭人求湘云替她给宝玉做鞋,四是为见贾雨村而起的争论,五是宝玉诉肺腑。这些情节都是日常生活小事,可作者却借此表现出人物丰富多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第一个情节表现出宝玉的人生价值观,他把少女作为真善美的象征,对她们挂念关爱,把他特意留下的金麒麟天天揣在怀里专等湘云。在他的心目中,丢了官印不算什么,丢了麒麟才是该死的大事。第二、三两件事除表现湘云和袭人一个心热意诚,心直口快,一个温存热情、老成世故的性格特点之外,主要表现她俩对宝钗和黛玉的不同评价和态度。第四个情节则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宝玉、黛玉、宝钗、湘云和袭人不同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判断,点出宝黛“诉肺腑”的思想基础。五个情节互相关联:正是第一个情节表现出来的宝玉的人生价值观,使他与黛玉有了共同的理想志趣,使他对钗黛的选择迥异于二、三两个情节中湘云、袭人对钗黛的评价,并且在第四个情节中与湘袭(实写)和宝钗(虚写)产生了在人生理想和价值判断上的矛盾,却私心称扬黛玉,从而为后面宝黛诉肺腑铺垫和蓄势:前面四个情节都是为第五个情节服务。
人物形象:
贾宝玉:
宝玉温柔多情,善良体贴,善解人意,感情真挚。他特意留了一个麒麟天天带在身上专等湘云,认为“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在儿女情谊面前,功名仕途不足挂齿。他意识到湘云的话有对黛钗的贬褒和自幼失去父母的伤感,马上打断她的话:“罢,罢,罢!不用提这个话。”他怕湘云气恼黛玉绞扇套,忙笑着解释:“前儿的那事,本不知是你做的。”他见黛玉有拭泪之状,忙关切询问;他的“素日之意”体现了对黛玉真挚的爱情,他又能理解黛玉素日对他的挚爱和忧虑,嘱咐黛玉“你放心”,意即“金锁”“麒麟”不会取代黛玉在他心中的位子,他甚至直言“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是鄙视功名利禄,不屑仕途经济。在他的心目中,官印还不及一个小小的饰物“麒麟”。他疏于官场应酬,不愿去会见贾雨村这个“国贼利蠹”,“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他本来十分喜爱并关心宝钗、湘云和袭人这些女孩,可一旦她们劝他留心经济仕途,他便斥之为“说混账话”,要么不待人家说完抬脚就走,要么当场下逐客令:“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黛玉:
黛玉品质高洁,孤高自许,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这从课文中湘云袭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在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环境中,她与宝玉的爱情是她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所以她小心戒备,苦苦痴守着她精神的家园。可是贾府统治者的金玉之论又使她心头罩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她悲叹“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所以,她不时以“金玉”“麒麟”来敲打宝玉:“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借此来试探宝玉的态度;当宝玉让她放心时,她故意说“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逼宝玉说出“放心”的内涵;她使用一切手段,要从宝玉那儿得到爱情的保证。可是由于她毕竟是一位贵族小姐,自身受到封建意识的束缚,又处在特定的心理发展阶段,尤其是她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的身世,使她形成了脆如玻璃的敏感,以自矜维护着自尊,把自尊作为弱者最后的武器,所以,她需要宝玉的爱情表白,又总是怀疑这表白中有不敬的成分。宝玉忘情地给她拭汗,她怪他“动手动脚”,宝玉要说那最重要的一句话,她却说“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头也不回竟去了。黛玉的语言,表现了她性格的一个侧面:多愁善感,敏感矜持,执着追求纯洁的爱情,并饱受着因爱情而产生的忧郁和痛苦。
(二)、宝玉挨打
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交代宝玉挨打的缘由。
第二部分(5~8):写宝玉挨打。
第三部分(9~15):写有关人员对宝玉挨打所持的态度。
文章结构如下图所示: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宝玉挨打这一事件的描写,揭示了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及社会背景,同时也展示了相关人员对宝玉挨打所持的态度。
宝玉挨打的原因:
1、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使贾政很不满意。
2、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3、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以上是宝玉挨打的一般原因。根本原因是贾宝玉不愿走仕途经济之道,这与贾政望子成龙、重整家业的期望背道而驰。可以说,宝玉挨打是以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和以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之间的矛盾激化的表现。
人物形象:
1、贾政:
贾政是一个封建的卫道者形象。他在贾府中具有绝对权威。在外为官清正,认真走仕途之路。封建的纲常思想在他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他总是板着冷漠的面孔,令人畏惧。他希望宝玉能按照他的标准做人,严格要求宝玉读书,引宝玉见官场上的人物。但是宝玉没有按他的意愿成长,总是在“内帏厮混”。所以宝玉常常惹贾政生气。“宝玉挨打”一回充分体现了贾政的封建家长制作风。他认为宝玉见贾雨村萎靡不振,谈吐不够挥洒,与忠顺府上的琪官交往甚密更是大伤风雅,与金钏的“丑事”(贾环进谗言)更是让他没有脸面。所以他火冒三丈痛打宝玉,把宝玉打得遍体鳞伤,简直是要宝玉的命。贾政“端正”做人,孝敬贾母,严格教子,好像正人君子,而他也是娶妻又纳妾,道貌岸然。不惜对宝玉下毒手,到底是为他自己的脸面。
2、王夫人:
王夫人也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她吃斋念佛,信奉封建伦理道德,克守妇道,尊敬贾政。她把宝玉当成自己身分地位的法宝,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期望他能成为贾家百年之基的继承人。她处心积虑地安插下忠于封建道德的袭人监护宝玉,而把涉嫌将宝玉引上邪路的金钏、晴雯等人痛加责罚,驱除殆尽。课文中她面对宝玉挨打,不敢正面制止贾政,只是哭泣,又怕贾政气坏身体,可见她的尊夫思想有多严重。
3、凤姐:
王熙凤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学形象。课文中描写她的文字不多,但一个“骂”字足以表现出她在贾府中的地位,也表现出她善于见风使舵,讨好王夫人和贾母的性格。
4、薛宝钗:
薛宝钗也是封建礼法的受害者,命运也不能自主。她跟贾宝玉是姨表姐弟,宝钗的母亲薛姨妈跟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亲姊妹,九省都检点王子腾是宝钗和宝玉的舅父。这位生在皇商家庭的秀女由于父亲早逝,哥哥不成材,从小儿就承担起帮助母亲料理家计的责任。所以年纪虽小,却谙于世故,很会做人。她工于心计却显得温柔敦厚,心里缜密却表现得豁然大度。宝玉挨打,她来送药,她希望将来能做上宝二奶奶,却总是含而不露,她关心宝玉却说半句话。当袭人说出缘由涉及到她哥哥时,她又巧妙地回敬了袭人。但是她与宝玉的叛逆思想不同决定了她最后与宝玉结婚也是悲剧。
5、贾宝玉:
课文主要表现了他的叛逆性格,宝玉虽遭毒打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思想。金钏之死令他愁苦,足见他对下人有同情之心。与忠顺府琪官交往也是他个性自由的一个表现。他虽遍体鳞伤,宝、黛来访让他感动,他多情善感而又忠于对黛玉的爱情。当看见黛玉哭肿了眼睛,他赶紧说“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实则是怕黛玉伤了身体,病情加重。“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可见宝玉不屈于封建家长威严的叛逆性格。
三、难点知识剖析
1、宝黛二人的感情基础是什么?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主线。宝黛青梅竹马,日久生情,但彼此都无法直接吐露心声。因此,二人经常因小事发生争吵,实际上是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试探对方的感情。课文所写的是最后一次试探,宝黛终于倾诉肺腑,吐露心声,表明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
宝黛之间是木石前盟,既是命中注定的,又是自然发生的。与此相对,是钗玉之间的金玉良姻,它带着几分世俗气息,有人为撮合的痕迹。由于宝钗的存在,使黛玉感到了莫大的威胁,也使宝玉曾经有过短暂的迷惘。黛玉由此而来的嫉妒与不安,是她与宝玉发生争吵的主要原因。宝玉虽然用情广泛,但他对于黛玉还是一往情深的。二人感情的基础,首先是青梅竹马,其次是“知己”之感。关于“知己”之感,课文中有明确说明,即黛玉所想“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文中还特意描写了黛玉偷听宝玉、湘云、袭人谈话的场景,回顾了宝钗和黛玉在对待宝玉仕途经济问题上的不同认识。宝玉对湘云很不客气,也表明了宝玉自己厌恶仕途经济的鲜明态度。所以,宝黛的思想基础是一致的,那么下文再描写他们诉肺腑就是水到渠成了。
2、如何用今天的观点对宝黛爱情进行评价?
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追求和共同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他们自幼生活在一起,两人都坚决反对封建科举的“经济仕途”的道路,极力摆脱封建思想伦理道德的束缚,追求个人自由、个性解放,主张人人平等,两人都是旧的思想意识和旧的伦理道德的叛逆者,都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两人相互引为唯一知己,在共同的斗争中,达到了心灵默契的境界,产生了高尚纯真的爱情。所以他们的爱情比传统的才子佳人式或一见钟情式的爱情高尚得多,进步得多。
同时,由于他们是贵族阶级的公子千金,寄生生活的阶级地位使他们都把爱情婚姻的希望寄托在封建家长的“作成”“为我主张”身上,因而家长们的“金玉之论”就使他们的爱情处在哀愁、疑惧和压抑之中。他们还不可能彻底摆脱封建意识的束缚,所以“从来不敢说”内心的情感,而是顾虑重重,躲躲闪闪,互相试探,互相苛责,经常误会,以致都“弄了一身病在这里”,自己给自己造成了许多爱情的痛苦。他们的爱情表现出了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
3、《宝玉挨打》突现出的矛盾有几个层面?
构成矛盾冲突主层面的是在走什么人生道路问题上宝玉与贾府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有贾政母子和夫妻之间如何培养教育宝玉的矛盾,饱受挤压的庶子贾环用进谗言的卑鄙手段陷害嫡子宝玉,则体现了封建家庭内部嫡庶之间的矛盾,有封建贵族主子与金钏儿这类下层奴仆之间的矛盾,有在怎样对待优伶丫鬟这些下层群众问题上不同态度的矛盾。
- 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