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

2.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分析和把握社会主义制度。

【学习重难点】

社会主义改造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反思各领域既有政策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限制性条件。

【学习过程】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1)时间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3)历史必然性

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时间

1956

标志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意义

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

2.党的八大

最重要贡献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想一想: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社会主要矛盾有什么变化呢?

提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艰辛探索的重大意义

(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查阅资料:列举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提示: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考虑。

【判断正误】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一改三化 (  )

提示:×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概括起来是一化三改

2.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社会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  )

提示:×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  )

提示:×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

提示:

【核心素养】

议题一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材料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它仅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公私合营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材料3: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的生产关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探究1: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有哪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水平1)

提示: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探究2: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重大意义?(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水平2)

提示: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重难突破】

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1)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是一脉相承的。

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下进行的,它的基本前提乃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并不是对社会主义方向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的再探索,它继承了过去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基本成果,又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以及其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进行了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

(3)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道路,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评价情景:

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从而让学生坚定道路自信。

典例印证:

(政治认同)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C.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A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B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的意义;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议题二 如何认识中共八大

材料1:中共八大召开之际,中国刚刚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如何尽快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自然成为中共和中国人民最主要的历史任务。与此同时,先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和东欧诸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如何汲取苏东国家的教训,闯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共八大面临的一个挑战。

 

材料2: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制定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路线。

材料3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大庆油田的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全部自给;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初步改善了工业格局。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并逐步收到成效,科学技术工作取得比较突出的成果。

探究1:依据材料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水平2)

提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探究2:八大的最重要贡献是什么?(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水平2)

提示: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探究3: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道理?(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水平1)

提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确立依据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已经基本结束

二者关系

主要矛盾是制定主要任务的前提和根本,主要任务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具体措施

3.如何评价八大路线

(1)中共八大的召开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状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制定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和方针。

(2)八大的主要矛盾理论表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了这一理论。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较好地解决了发展规模、速度与具体国情这三者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贡献。

评价情景:

通过分析中共八大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让学生明确八大提出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典例印证:

(科学精神)中共八大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  )

A.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D.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为了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ACD都不是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本题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知识网络】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手工业的合作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农业合作化是我国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A错误,土地改革在1952年完成,材料未涉及手工业,C不选;D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政策。

答案:B

2.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  )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ABC都是三大改造的形式,D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因此,本题选择D

答案:D

3________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本题选C

答案:C

4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 (  )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C.民主革命实现完全胜利

D一五计划的任务提前完成

解析:A项与题意不符;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故B项正确切题;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民主革命实现完全胜利,故C项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提前超额完成,故D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5.下面是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它反映了当时中国 (  )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此,本题选择B

答案:B

6.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  )

国营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逐步实现国家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②④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具本要求,不符合题意;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A

7.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 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①④正确;经济基础说法错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8.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中断言: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国内阶级关系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解析: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国内阶级关系发生这样的变化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生产关系的相关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D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其余ABC三项的表述明显与题干材料内容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ABC.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答案:D

9.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当时的公私合营企业中,生产资料执掌于 (  )

A.民族资本家 B.集体

C.国家 D.地方政府

解析:所谓的公私合营是针对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赎买政策,最终归国家掌控,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民族资本家的资产已经被国家赎买;B选项错误,最终所有权在国家;D选项错误,地方生产资料归中央管辖。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知识点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0.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党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  (  )

A.党的七大 B.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C.党的八大 D.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

解析: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11.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论述,错误的是 (  )

A.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它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

C.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D.它作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消除了的论断

解析: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并未认为二者之间的矛盾已不复存在,故D项表述错误。

答案:D

12.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这表明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八大提出的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④正确,故选D

答案:D

13.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说明该时期 (  )

A.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现代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

解析:由1949年到1957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说明一五计划取得很大的成果,故选C;新中国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信息,排除B;经过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得以确立,排除D.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14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下面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的有 (  )

油全部自给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②③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故选D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否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事情。对此,党的八大作出了明确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结合材料,说明党的八大结论的正确性。

解析: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说明党的八大结论的正确性即说明党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的判断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但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党的工作重点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以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党的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结论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是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