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1、上边的文段从______到______是叙述,从______到______是议论。( )
A.开头 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 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B.为了帮助 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学习这种精神
C.开头 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 这是什么精神
D.为了帮助 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学习这种精神
2、简要指出白求恩的感人之处表现在哪些地方?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加拿大人 帮助中国 B.五十多岁 不远万里
C.以身殉职 D.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3、“这是什么精神?”是设问,对这一设问正确的回答的一项是( )
A.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B.英雄主义 乐观主义
C.共产主义 英雄主义 D.国际主义 共产主义
4、联系全文,说说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表现是什么?共产主义精神表现是什么?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五十多岁以身殉职
B.不远万里毫不利己
C.帮助中国、献出生命毫不利己、对技术精益求精
D.以身殉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献出生命
5、以上叙述的白求恩的经历,主要证明了他具有什么精神?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革命英雄主义 B.革命乐观主义
C.共产主义 D.国际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人,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______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松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6、请从“严谨”“严峻”“严密”“严厉”四个词中选一个填在文中的空白处,应是__________。
7、“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
8、“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这个反问句在文中的运用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伯诺德夫人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如: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蜡烛。
(1)伯诺德夫人_______,_______。
(2)小女儿杰奎琳_______,_______。
11、母子三人保护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怎样的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