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2)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可以分成如下两类:

(3)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
①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②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即三角形的三边为a,b,c,则a+b>c,b+c>a,c+a>b;
a-b<c,b-c<a,c-a<b
三角形的边的不等关系的应用和作用:
①判断三条线段a、b、c能否组成三角形,其判断方法有如下三种:
1°当a+b>c,b+c>a,c+a>b都成立,即三条边都小于其它两条边之和时,能组成三角形;
2°当|a-b|<c<a+b时,即任意一条边大于其它两条边差的绝对值(即大边减小边),而小于其它两条边之和,可以构成三角形;
3°当a最长,且有b+c>a时,即最大边小于其它两条边之和时可以构成三角形.
②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两边之差的绝对值<第三边<两边之和
如果三角形已知两边分别为a、b,第三边为c,则|a-b|<c<a+b
从而得到三角形的周长的取值范围,设a>b,则2a<a+b+c<2(a+b)
③说明线段的不等关系.
例1、已知:△ABC的周长是12cm,且三角形的三边是连续的整数,求三角形三条边的长.
分析:
要求三角形的边长,由△ABC的周长是12,可建立方程来求解.
解答:
设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x,(x+1)和(x+2),依题意可列方程:
x+(x+1)+(x+2)=12,解得x=3.
故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cm、4cm和5cm.
例2、有木条4根,长度分别是12cm,10cm,8cm,4cm,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分析:
解决本题须分二步进行,首先把4根木条选三根分成四组,然后判断每组能否构成三角形.
解答:
4根木条按三根为一组可分如下四组:
12cm,10cm和8cm;12cm,10cm和4cm;
10cm,8cm和4cm;12cm,8cm和4cm.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知:
12<10+8,则12cm,10cm和8cm能构成三角形.
12<10+4,则12cm,10cm和4cm能构成三角形.
10<8+4,则10cm,8cm和4cm能构成三角形.
答案:C
例3、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2cm和7cm,第三边长的数值是偶数,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分析:已知两边的长可判断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解答:
设第三边的长为xcm,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7-2<x<7+2,即5<x<9.
∵x为偶数,∴x=6或8.
故三角形的周长为15cm或17cm.
例4、如图,P是△ABC内一点,试说明AB+AC>PB+PC成立的理由.

分析:
三角形三边关系可以用来说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但题目中涉及的线段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所以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新的三角形.比较明显的辅助线可以作BP或CP的延长线.
解答:延长BP交AC于D,
在△ABD中,AB+AD>BD,
即AB+AD>BP+PD.
在△PCD中,PD+CD>PC.
两式相加,得AB+AD+PD+CD>BP+PD+PC,
∴AB+AC+PD>PB+PC+PD,
即AB+AC>PB+PC.
2、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 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如图,从△ABC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那么线段AD叫△ABC的边BC上的高.
三角形的高的数学语言:

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三角形的垂心.
例5、如图,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画的钝角△ABC的高BE,其中画错的是_________.

分析:
甲图错在把三角形的高线与AC边的垂线定义混淆,把“线段”画成“直线”;
乙图错在没有过点B画AC的垂线,故不是AC边上的高;
丙图错在未抓住“垂线”这一特征,画出的BE与AC不垂直;
丁图错在没有向点B的对边画垂线.
解答:甲、乙、丙、丁.
例6、不等边△ABC的两边高分别为4和12,若第三边上的高也是整数,试求它的长.
分析:
由两边的高4和12可以求出这两边的关系,从而可以表示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用面积法可以求出第三边上的高.
解答:
设三角形三边为a、b、c,第三边上的高为h,则有

3、三角形的中线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如图,连接△ABC的顶点A和它所对的边BC的中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
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并且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它们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中线的数学语言:

例7、如图,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AB=6cm,AC=8cm,BC=10cm,∠CAB=90°,试求:(1)AD的长;(2)△ABE的面积;(3)△ACE和△ABE周长的差.

分析: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的积的一半,又等于斜边与斜边上的高的积的一半;
,所以△ABE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AEC的周长与△ABE的周长的差为:AC+EC+AE-(AB+BE+AE)=AC-AB.
解答:

4、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这个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A的平分线与对边BC交于点D,那么线段AD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它们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数学语言:

例8、如图,若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

(1)若DF//AC,EF交AD于点O.试问:DO是否为△EDF的角平分线?并说明理由;
(2)若DO是△EDF的角平分线,试探索DF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分析:
(1)要判断DO是否为△EDF的角平分线,即要判断∠EDA与∠ADF是否相等;
(2)由DO是△EDF的角平分线知∠EDA=∠ADF,由DE//AB,AD平分∠CAB得∠EAD=∠ADF.
解:
(1)DO是△DEF的角平分线,理由如下:
由DE//AB,得∠EDA=∠DAF.由DF//AC,得∠EAD=∠ADF.
又AD是△ABC的角平分线,有∠EAD=∠DAF.所以∠EDA=∠ADF.
(2)DF//AC.理由如下:
∵DO是△EDF的角平分线,∴∠EDA=∠ADF,又DE//AB,∴∠EDA=∠DAF.
∵AD平分∠CAB,∴∠EAD=∠DAF.
∴∠EAD=∠ADF,∴DF//AC.
5、三角形的稳定性
用三根长度适当的木条,用钉子把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框架,所得到的框架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称为三角形的稳定性.
例9、如图,是一个六边形木架,那么至少需加钉几根木条才能固定该六边形木架呢?

分析:
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其他的图形则不具有稳定性.因此要确定至少需要几根木条才能固定六边形框架,只需确定该六边形能分割成几个互不重叠的三角形.
解:至少需要3根木条.